中秋夜“烧番塔” 众人拾柴火焰高 番禺樟边村、茶东村传统民俗迎中秋
昨晚的樟边村烧番塔,伴上烟花,场面美轮美奂。
信息时报见习记者
胡瀛斌
记者徐敏摄
茶东村的烧番塔。
信息时报记者
古晓彤摄
▲樟边村小朋友也来加“燃料”。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王文雨古晓彤(除署名外)
昨天是中秋节,广州有众多特色民俗活动,在番禺区,不得不提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烧番塔”。“烧番塔”是以前珠三角地区中秋期间的传统庆祝民俗,如今已成为老一辈儿时的美好记忆,而在番禺区茶东村和樟边村,这仍是中秋的保留节目,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幸福。
南村镇樟边村:自己一手一脚做,才叫传统
9月13日晚上8点,番禺区南村镇樟边村五队举行了烧番塔活动,这是樟边村五队恢复烧番塔习俗的第四年,6.8米高的番塔火光直冲天空,火树银花。笑脸和绚烂的火花相映,欢呼声和烟火声相衬,村民说:“这才是中秋该有的样子。”
烧番塔在樟边村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据村里老人回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就是烧番塔,不过那时候的番塔很矮,只有2米多,那时候的番塔也没有那么“稀罕”,因为每个生产队都会搭建一个,樟边村共有11支生产队。每到中秋节当天,负责烧番塔的人会挨家挨户的收柴草。不过,烧番塔的习俗一度中断很久。从2016年起,樟边村五队恢复这一传统民俗。从此,在樟边村中秋节的晚上,村民又可以看到热闹、绚丽的烧番塔活动了。
今年8月18日,樟边村五队的村民就早早开始了搭建番塔。这四年负责组织大家搭建番塔的方健发说:“前两年搭建番塔的时间都太赶了,所以我们今年提早动工,距离中秋一个星期前就完成了。”
从8月18日开始,每天晚上准时八点半,就会看到几个忙碌的身影。他们多数是队里的70后、80后,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才能抽空做,最晚的一天晚上,忙到了夜里12点多。两个星期后,一个美丽、高大的番塔完工了。方健发说:“队里的兄弟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时候会觉得累,但是想想,每年就这一次,搭成之后看到大家这么开心,无论多辛苦,都值得。”
搭番塔的瓦片是村里的老伯拆房子拆出来的,方健发用自己的摩托车,一车一车把瓦片拉到搭建番塔的地方;排栅是村里一个老板赞助的;烧的柴火是去清河市场买的装西瓜的稻草。方健发说:“前几年是我开小货车去拉回来的,今年就叫卖草的人直接送过来。”今年举办烧番,大约花了一万元的费用,也都是五队里的人自发筹款。
五队方锦铭说:“做这个活动,要大家无私,愿意奉献,不怕吃苦,自己掏腰包能做成,最重要的,是有这样一帮人。”
每年的中秋,番塔的绚烂最多持续两个小时,可是台前幕后的筹备工作却要几个星期。五队的兄弟说:“只要有地方,只要条件允许,这个民俗,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在夜空里,熠熠生辉的是番塔的星火,也是兄弟情谊。
2015年,樟边村五队的兄弟萌发恢复烧番塔习俗的想法,2016年,他们正式开始行动。五队的兄弟介绍,第一年的番塔只有5米高,样子也没有那么好看,大家都是凭借着以前的印象搭建;2017年的番塔样子稍稍有了长进,6米高;去年的番塔“长”到了6.2米;今年的番塔是6.8米。方健发说:“可以请人来搭建,请的人搭建的就比较好看,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村里兄弟自己搞,虽然丑一点,但是自己一手一脚做的,才有意义,因为这才叫传统。”
番塔最下边是用水泥固定的塔底,中间的是用砖头搭建,塔的最上边是瓦片。虽然是村里兄弟自己搭建,可是大家都不含糊,这个番塔不仅要高,烧起火来要旺,还要美观。光是下边的塔底,就重新建了两次。方锦铭说:“我们搭了三分之一的时候,还拆过一次,因为感觉搭得不圆。”
昨晚的樟边,璀璨夺目。曾大姐是本地村民,今年50多岁,她说:“以前小时候常常看,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现在已经是樟边村烧番塔第四年,人山人海,好热闹。”
大龙街茶东村:一座塔凝聚全村人
昨晚,番禺茶东村中秋传统民俗活动“烧番塔”如期上演。晚上8点,村民及慕名而来的街坊早早来到庵边坊荷花池边,等待好戏上演。
只见一座高约6米的砖塔矗立在荷花池旁边,150扎禾秆草和数根长竹在一旁严阵以待,他们是番塔重要的燃料和工具。简短的祈福仪式后,村民拿着一只大海螺站在塔前面吹了起来,声音幽远、空灵,将四散的人群吸引前来观看。与此同时,一群年轻人们不断将禾秆草点燃放进塔内,拿着长竹搅动塔内燃烧的禾秆草,使火焰夹带星火向上升,激起金色火花四射,四面围观的人纷纷喝彩。
上一篇:它们集知识、茶叶蛋的做法 东和茶叶网 茉莉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叶 茶叶蛋的做法及配料 茶叶蛋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茉莉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