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需要中国茶文化的价值
财经对话
本报记者 潘英丽
两千多年前,沿着茶马古道,中国茶由我国西南出发,通过马帮送到亚欧各国,它从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到寻常百姓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生活饮品,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历史的记忆里,中国茶不仅作为一种饮品,还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外交使命,古老的中华文明以茶的形式涓涓流淌。
当历史行进到今天,开放的中国重新面向世界,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认同。在这个大同的时代背景下,若从资本角度看,中国商品卖得越来越多,经济收益逐渐回归以往的长期优势,但古老的家国情怀却缺失了,经济的繁荣远比文化进展要快得多。
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国不能只有经济收益,还应当有文化贡献。我们不禁要问: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有生命力、有质量、有丰富内涵、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商品,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茶叶作为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优势产业,什么才是它的当代价值?
本期财经深观察《对话》栏目,普洱茶价值标杆的制定者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应邀与北大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主任翟崑教授进行深度对话。对话中,双方从多角度对挖掘中国茶文化的价值资源作了探讨。
探索中华国饮复兴之路
翟崑:我们知道,中国茶早已世界闻名,从古丝绸之路开始,在对外输送的中国商品里,茶叶占有主要份额。中国茶做为一种饮品,穿越各国藩蓠,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过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而“一带一路”倡议也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惠的丝路精神,也是其强大的生命力所在。你是如何看待中国茶的历史价值的?
吴远之:我先简单地介绍下中国茶的简史。茶树已经在西南地区默默生长了几千万年,在五千年前,神农氏因发现茶叶的药效功能,成为一种药材。三千多年前,四川一带有人经营茶园,开始向朝廷进贡茶叶,那时它是一种食材贡品。后来,人们才发现茶叶熬出的汤汁好喝又提神,又慢慢发展成了日常饮品。西汉时期,西南地区的普通百姓已经开始喝茶了。自秦统一中国,茶叶便开始走出云贵川。到三国时代,茶饮传遍江南。唐朝让中国茶业迎来了大发展,尤其是陆羽开创了中国茶道,将茶饮上升到“品茶”的高度。在抑武而重文的宋代,茶叶正式步入艺术殿堂,逐渐成为全民礼仪和风尚。现代制茶技术起源于明代,并延续至今。到了民国抗战时期,勐海大益茶厂是第一个打破传统手工制茶,成为第一个用机器制茶的现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