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藏茶收藏传奇从盛唐开始
在深圳“锦绣中华”大门附近有一家“荣誉公馆”,馆里附设了一个“藏茶”的茶舍,茶舍题写着“藏心茶说”的大幅牌匾。走进内里,就是宽大的茶桌以及错落的椅子,靠墙整齐地码放着来自川藏的茶叶包,茶叶包都是长条形的,类似于铁路上枕木的形状,其包装异常精致,两端是用精致的绸缎缝制,中间部分则是精细的蒲草编制,有了这样精美、传统的包装,内里的茶叶应该也不简单。
茶舍主人常海先生,是痴迷于“藏茶”的收藏者,他介绍说,更传统的包装是狼皮的,因为保护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今已经不这样做了,说着,他就向记者展示一个灰色狼皮的四方的囊,这东西应该有些年份了,打开囊的上盖,里边则是纸包的老藏茶,有着这样包装的陈年“藏茶”,如今的市场价已经相当昂贵。
文成公主的传说
常海介绍说,“藏茶”是今天的人们所不熟悉的,但它的饮用和收藏,已经开始走进了城市人的生活。“藏茶”的传奇,起自一千多年前的盛世唐朝,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将皇室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王子松赞干布,这一年的正月十五,由官员、军队、医师、工匠、商人组成的上万人庞大的队伍在京城长安集结,马匹和骆驼以及载重车辆,满载着杭州的绸缎、成都的蜀锦、太湖的香米、江西的瓷器,还有皇室的书籍、黄金、白银,浩浩荡荡,迤逦而直奔西南。
特别重要的是,队伍还携带着来自雅州(今天的四川雅安)的大量茶叶,这种茶叶被压成饼状,也叫饼茶。携带茶叶,是皇室采用了经常往返吐蕃的大唐使节和吐蕃大臣的建议——漫长旅途、西南高原恶劣气候下的日常生活,没有这种饼茶是断断不可的。果然,进入川藏之后,队伍行进之路,随着海拔的升高,尤其是汉人的高原反应逐渐强烈起来,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心跳、呕吐,队伍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顿与疲累。此时,文成公主听从了藏人的建议,命人打开茶饼的包装,烧出大量的茶水,供所有人饮用,人人顿时觉着神清气爽,种种不适一扫而光。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继续前行,这样的大队人马就是依仗茶饼的劲道,终于来到了吐蕃,更把这种神奇的茶饼作为礼物,赠送给吐蕃上层人士和僧侣。这个古老的传说,在今日的藏族聚居区依然被盛传着,藏族老乡中至今一直保持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俚语,那个“茶”,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藏茶”。
茶马古道上的官茶
常海说,文成公主进藏之后,汉族的茶叶开始成了藏族人的宝贝。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康藏高寒地区的人们,缺少蔬菜,所摄取的大抵是些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等高热量的东西,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国家的战事、兵役、工程需要骡马,藏区需要茶叶,换马和运茶也就成了国家垄断的生意,由唐以来形成的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上一篇:唐代陆羽《茶经》小楷作品
下一篇:敬昌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