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界“传统与后现代派”

2020-06-21 11:49分类:茶历史 阅读:

 

 “后现代”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义的概念,多用于表达意识,思想,行动超越启蒙时代的范畴。

当今界也出现了一个历史未曾有过,理论上也不成体系的文化“陈年老茶文化”。

我将此文化称之为“后现代茶文化”,这个群体统称为“后现代派茶人”。

自邓时海先生开创性的把樟香,参香,枣香等元不属于茶之本味的口感系统性地著书立传后,海内外随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并且影响到其它茶类,铁观音大红袍,六安茶,藏茶等也都已老为贵。

追溯历史,并没有喝老茶这种概念。茶行一旦剩下老茶,便掺到新茶中销售。无意留下来的也多是当年太垃圾,没人要,忘记在仓库,很少有优质老茶留下,毕竟好茶在国内外还是奇货可居,是不愁卖不掉的。

有一天大家把多年前的茶拿出来试品,发现味道居然比从前好了很多,人们这才对老茶有了认识。

九十年代中期,邓时海先生够入了很多老港仓茶,一时砸在手中无法解套,便出了部产品推广手册式的茶书,一个无心的著作,阴差阳错地掀起了台湾一股普洱茶热潮,成了一部“圣书”邓时海先生也成了茶界教父级的人物。回想当年,邓先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学现用,因为那时候找不到任何关于老茶的资料讯息。虽然有些漏洞,但他老人家对普洱茶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零二年后,大陆也随之掀起了一股普洱茶热潮,陈年老茶节节攀升,掀起了全民藏茶的热潮。

传统铁观音,大红袍,绿茶等其他茶类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茶博览会变成了普洱茶专场交易会,茶叶店变成了普洱茶专卖店,芳村,马连道等国内大型茶叶市场普洱也占据半壁江山,茶人们也以收藏品饮陈年老茶为荣。这是多么的可悲!传承千百年的主流茶品一夜之间被曾经只供边疆牧民,藏民,香港茶楼喝的最低端茶—“普洱茶”所取代。

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这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还是背离?

也许今后的时代大红袍,铁观音,单丛将不再辉煌,在送别他们的时候,让我们穿越时空,深思一下,传统意义上,古代先贤论茶,到底是什么审美标准?

中国茶,自古以恬淡为上。

明代茶家熊明遇在《罗蛤访记》中记载:“茶之味重,色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早期人们喝茶,嫌茶味淡,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类,后来到了唐代,这种已经失去茶之真味的作法被文人雅士所排斥。陆羽《茶经》也对这种茶定义为“似渠中污水”。

由于时代的错位,陈年普洱茶史无前例地风靡起来,茶人的意识和行为已经背离了传统理念,不应打着传统的旗号宣扬老茶,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从来没有这样喝过茶,也从不喝这种茶!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乾隆与普洱茶

下一篇:湘阴姜盐茶的历史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