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黑茶携手铜官窑掘湖湘茶道复兴新起点

2020-06-21 11:51分类:茶历史 阅读:

 

    用千年盛唐炽烈窑火打造的铜官粗陶具,搭配被反复踩揉紧压的黑茶,“豪迈”与“倔强”两个元素交汇相融后,竟能从中品出一份甘甜绵长……11月7日,湖湘茶文化高峰论坛组委会相关专家特地前往千年陶都长沙铜官窑拜访民间制陶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望球,通过铜官茶陶与黑茶的完美结合,找到了湖湘茶道复兴的又一新起点。

    自古以来,凡言茶必谈文化,作为湖湘文化之地,湖南人对茶文化的追求一刻也未曾停止。10月19日,首届湖湘茶文化论坛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省内外的茶文化大师云集,共话湖湘文化中“茶”的基因。专家们认为,湖南茶文化有其地域特色,但缺乏一款既能代表地域文化特色又能将湘茶中黑茶茶性发挥到极致的器具。铜官窑自古产陶,所产器具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倘若能将具有文化符号意义铜官窑(长沙窑)的与湘茶中的黑茶结合,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茶陶文化 源远流长

    陶器的制作起源早于茶的发现,而茶的发现早于瓷的发明。茶文化与陶瓷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精髓,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古籍记载“神农耕而作陶”。作为中华陶神的神农氏,尝百草时遇毒,就用茶叶解毒。《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二毒,得荼(荼即指茶)而解”。

    来自湖南湖湘文化研究会学者黄守愚介绍,茶早期为药用,约在秦汉之际开始作为饮料用。为饮茶而配备专门的茶具则始于西汉,当时茶主要是供给王公贵族享用。至唐代,我国文化极为发达,由于禁用铜器和生活需要,陶瓷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瓷器的使用变得普遍,陶瓷茶具的釉色温润,显茶色,不烫手的优点使之深受文人雅士的欢迎。

    在历经宋、明、清三代的发展,茶陶文化得以发展扩大。明清后一改宋代陶瓷茶具只重盏,不重壶的情况,加之制瓷业的极大发展,茶具的材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原产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炎帝神农氏在湖湘,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茶祖精神,而这茶叶就出自于湖南的野生茶树。安化黑茶的制作,必须经过七星灶的烘烤,将日月星辰纳于灶里,将天地山川容于茶叶,吸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灵光。因此,安化黑茶被赞为世界茶叶中的“泰山北斗”。

    “陶文化与黑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湖湘文化的一个特质:倔强,豪迈!”黄守愚说,“以黑茶为例,一片小小的茶叶,经历捶打揉压各种‘折磨’后,锻造出‘苦化为甘’的特性,这与湖南人倔强,‘吃得苦、霸得蛮’,忍辱负重的特性是一致的。”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榕城茉莉花茶

下一篇:西湖龙井的传奇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