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的历史文化
倚邦茶山包括原倚邦区的一乡和二乡,1988年改称象明乡,辖倚邦、曼拱、曼庄、新坡、安乐,(即牛滚塘、龙谷、大河边8个村公所),原一乡以倚邦街为中心包括有熠崆、架布、曼松、曼昆大桥头等12个自然村,二乡包括曼拱(弓)寨、芭蕉林、大河边、茹茹塘、路得等7个自然村,共约19个自然村组成倚邦茶山。
倚邦街座落在一条山梁子上,东连曼拱西接革登和莽枝茶山,从倚邦西南到帽崆约20公里,从嶍崆到攸乐山有60公里。从倚邦街南下30公里左右便是现在象明乡乡政府所在地一大河边。
倚邦街的正街从东至西长约250米,宽约12—16米,东边街头的东北向有石屏街,东南向有曼松街,西边街头沿西北向有出普文、思茅、普洱的茶古马道,西南向有出易武和景洪版纳的茶马古道。沿正街两旁,茶叶兴盛时有过200户人家,曾茶号林立,逢街交易、人气旺盛、人喧马嘶,有过历史的辉煌。据考证,嘉靖、道光年间是倚邦普洱茶(主要是七子饼茶)产运销极盛时期。先后有茶号十余家:宋云号、鸿昌号、杨聘号、元昌号、宝云号等。宋云号是制茶较早的一家,从光绪初年到民国(1875-1911)(1921-1941)年加工200担,销四川,光绪年间元昌号年加工400—500担。倚邦的茶叶过去年产千担,畅销昆明、四川和香港等地。
倚邦街的土司衙门和会馆大庙遗迹在倚邦茶山兴旺时期,倚邦街曾经建过至少三个会馆,即石屏会馆、楚雄会馆和四川会馆,石屏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1941年大庙被火烧,三个会馆至今都已不存在了,原挂在大庙大门上的一幅大匾被保护下来,匾的中央自右向左刻着斗大的四个大字:“福庇西南”,右上角刻着:光绪贰年藏丙子李下之吉旦,左下角刻有普洱府思茅同知加三级记录十次……。从庙的题词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倚邦及周围茶山的茶叶造福一方的巨大价值和稳定西南边疆的重大意义。另从大庙的有五六尺长的横条地基石台和残存的雕花瓦盖,还可看出当时大庙建筑的雄伟气概和汉族文化融人思茅民族区域的积极意义。
倚邦有傣族土司衙门。据县志载:明隆庆年间(1567—1573)划十二版纳时,以整董、播腊(即倚邦)、易帮为一版纳,隶属车里(今景洪)宣慰问。清雍正年间曹当斋以功授土千总世职,管理倚邦等六大茶山,(乾隆二十三年曹以军功升守备)。土司的儿子召宗宇迁居车里。
倚邦曹当斋墓记载的史事在倚邦街东南向不远的山坡林里,有一座的大坟和一个高大的石碑,碑文载有普洱属茶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统管六茶山的史事,石碑雕凿精细,头上部雕有三条飞龙空心花的龙头,呈三角形,中央雕有一个大“印”,印上有汉满文字,’碑身刻记着倚邦六茶山有关茶事,整个碑长两公尺以上,立于清乾隆2年(1737年)农历3月初,是清皇封敕曹当斋为倚邦土千总时立的碑。就在大石碑左下方不远,有一座曹当斋的坟墓,碑刻皇清敕赠昭信校尉应赠武德郎显考曹公当斋墓,乾隆癸未(1773年)季春吉旦。曹公从受封土千总(后晋升守备)到其逝世(1773年)共执事38年。
上一篇:倚邦古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