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之乡——长兴
说到长兴不能不说茶;说到茶,不能不说长兴。由于顾渚山的紫笋茶,由于陆羽与《茶经》,由于大唐贡茶院,由于古茶山与摩崖石刻,由于“品茗三绝”,由于“民间三道茶”的传续,由于茶产业发展、茶旅游兴起和茶文化繁荣,由于密布长兴城内的二百多家茶馆……无不表明长兴是一个茶与茶文化的国度。长兴的历史与茶不可分割,长兴的今天与茶密切相关,长兴的人文精神一一透示着茶的渊源。
长兴地处江南丘陵与杭嘉湖平原结合部,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非常适合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从长兴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古人类在长兴的存在已有近百万年。优越的自然环境长期佑护着文明的发展,形成了当地灿烂厚重的文化。它们主要是“金钉子”、扬子鳄和古银杏组成的 “三古”自然文化遗产;南朝陈武帝及被陈朝鼎立推崇佛教而形成的“帝乡佛国”文化;唐代以顾渚山及紫笋茶为中心而演绎发展的茶文化。还有宋元明清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也是江南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典型缩写。在长兴筑城以来的2500年文明长河中,记载着夫概、孙权、谢安、陈霸先、陆羽、颜真卿、皎然、钱起、杜牧、卢仝、皮日休、刘禹锡、陆龟蒙、苏东坡、汪藻、赵孟叛、吴承恩、归有光、臧懋循、徐中行、张度等大批名人的史迹,名人的光环始终照亮着长兴的历史天空。
而历史长河中最为壮观的一段始于唐代大历年间。中国茶史在经历了漫长的二千多年后,一股突然兴起的文化现象改变了茶史的方向和茶的内涵。长兴顾渚山区得天独厚的茶生环境引起了陆羽的关注,并以此作为长期考察、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紫笋茶的定贡与《茶经》的问世,更是吸引着当时无数官宦名士介入到茶的主题之中。在中晚唐的近百年间,有40余位刺史在此修贡督茶,无数的贤达名流慕名而至,数百首茶诗此吟彼唱,饮茶爱茶成为时尚,以茶会友更成风雅。茶道初提,茶宴首创,茶山独称,茶礼大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趋向形成和发祥。
现存叙午岕的古茶山和明月峡等三地九处的摩崖石刻,是茶文化发祥的有力见证。古茶山完好的原生态与《茶经》所载“紫者上、笋者上"、“阳崖阴岭,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等论述浑然相合。而关乎茶事的摩崖石刻则将当年的盛况昭告后人,成为一段无须考证和永远抹不去的历史佐证。尤其是白羊山石刻,刺史袁高为我们留下一个“茶”字的当时写法“荼”。它表明“茶”字的应用始于唐代,“荼”“茶”的转换说明人们对同一物种的理解转换,这种转换也证实了茶文化的形成与发祥。
翻看中国的茶文化史,其中的贡茶文化,显示出它在整个茶文化中的架构含量和独特篇章。公元766年,在顾渚山考察
上一篇:中国茶文化之乡——杭州西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