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梅雨茶” 文人的最爱
在南京历史上,梅雨季节是一些文人雅士、品茶爱好者的最爱。旧时,每当梅雨时节,具有“六朝烟水气”的南京,家家会搬出大缸或瓮罐于庭院之中收集天上落下的雨水,以便烹用当年新茶。一些骚人墨客则聚会细品梅雨茶。品茗观景之余,往往还联名作诗,饶有情趣。
黄梅时城南家家刷缸接雨黄梅雨,是初夏时节在江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连阴雨天气,雨期比较长;因为时值梅子黄熟,故称为黄梅雨或梅雨。又因其时温度比较高,湿度大,衣物等用品容易发霉,所以也称霉雨。身在南京的南朝皇帝梁元帝曾经给梅雨下过一个定义:“梅熟而雨曰梅雨”。
梅雨时节大都在常年公历六月中旬入梅(梅雨开始),七月上旬出梅(梅雨结束),连续二十天左右;各年雨量有多有少,所以又有干黄梅和湿黄梅的说法。虽然黄梅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诸多的影响,但适时适量的梅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却是十分有利;况且,黄梅雨因其“时雨甘,泼煮茶,美而有益”而受到众多茶人的推崇并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
明清时期,在南京城南一带,入梅后,家家洗刷瓮缸,放置于庭前,收蓄雨水以供烹茶。徐士钅宏曾赋诗曰:“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熏蒸润绿苔,瓷瓮竞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即其中的一首风俗诗。
《红楼梦》中妙玉用梅雨水煮茶对茶俗和茶礼有详尽记录和描述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从小在南京生活,因此,在他的笔下有过不少关于南京梅雨烹茶的记载。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妙玉煮茶的一段。
曹雪芹写道,一日,贾母来到庵堂对修行的妙玉说,“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只见妙玉亲自捧着一只海棠花式的雕漆填金的小茶盘,内放一只五彩小茶盅,奉给贾母。贾母问:“用什么水沏的”?妙玉答道:“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用的雨水,当是梅雨时节收贮的雨水。
而《金陵物产风土志》则明确记载:“雨水较江水洁,较泉水清,必判分昼夜,让过梅天,炭火粹之,叠换缸瓮,留待三年,芳甘清冽;所谓为忆金陵好,家家雨水茶是也”。
文人雅士喜欢在妙相庵“品茶雨集”
前清时,南京人不但用梅雨烹茶,还形成“雨集”,妙相庵雨集最为称着。文献学家陈作霖在《可园备忘录》中曾记述:“五月雨集妙相庵,六月刘园观荷,七月飞霞阁看云,八月秦淮水榭玩月,皆具文社、会饮。”
妙相庵于清初由僧默汝创建。当年的妙相庵,“曲槛临风,空亭枕雨,疏花幽竹,用瑟有致”,“池塘竹树,颇饶野趣”(见道光《上元县志》)。梅雨时节,文人墨客来此聚会,小尼娴熟地端上梅雨茶,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赏景,咏诗联句,泼墨挥毫,显得宁静安闲。于是年复一年,相沿成俗。
上一篇:《茶经》成书年月及地点探考
下一篇:买好茶买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