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蓝田乡茶文化其实始于宋代

2020-06-22 21:16分类:茶历史 阅读:

 

说到安溪,就想起铁观音,安溪之,深入人心。

安溪有着“乌龙茶之乡”之美誉,安溪蓝田乌龙茶却格外有名。据居住在安溪蓝田的曾、朱、罗等姓氏谱志记载,这里开发于宋,时林窈水沛,故先民们伐木垦荒,筑垄为田,名之“林田”。明代,随着士大夫景观审美风气的兴起,便有读书人(有否受唐诗启发,我们不得而知)向“林田”浇注情感,被浇注情感的“林田”自然而为“蓝田”了。类似“蓝田”这些携带情感的“地理”,不惟华夏九州,在闽南安溪,也触手可及,俯拾皆是,西坪、佛耳山、清水岩……影响之巨,可谓天长地久。

蓝田总面积99.77平方公里,这地不是独立的,她不仅与尚卿、祥华、西坪、芦田相接壤,也与天相勾连。蓝田人乐谈此道,讲的多是山川的神性,这种“神文地理”的观念,其本质上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部分,是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文化创造。不但白云亭、福顶岩、安福堂奉祀观音菩萨,进德大廊桥、后清小廊桥奉祀观音菩萨,就连农历二月十五迎花灯,也是抬着端坐观音菩萨的轿子巡游乡里,祈佑民安。而终年雨雾缭绕的朝天山,除了乌龙太子传乌龙茶的传说外,还有许多跟安溪农民起义领袖李带大有关的故事,由熟知历史的蓝田人绘声绘色讲来,令人不禁意驰心往。

公元957年或者更早的一个秋日晌午,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辞去官职,带着随从徒步走到蓝田内村古道边的这座亭子。一定是什么触动着这位前县令的心思,抑或面对家乡的徜徉云彩,如画大地,瞻宏品细,留恋山水的性情因以油然而生,詹敦仁欣然提笔赋诗一首,赞颂白云亭的秀美风光。虽然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亭,白云亭却承载着几百年来许多人无法挥去的情感,他们虔诚奉祀亭内的“岭头观音”,也钟情于林荫深处的山花芳香、丛竹含珠。明代四大书家之一的张瑞图归隐晋江故里后,曾数度游历安溪山水,在安溪留下不少墨宝,“白云自在”就是他路过岭头时纵情所书,可见当时的白云亭是如何为世人所钟爱。

蓝田乡间文化被文明传承蓝田白云亭诗书情感与地理相结合的事情,使我又联想到蓝田民俗民间文化与地理景观的种种结合,比如进德迎花灯、后清游灯龙,宝云殿祈梦,安福堂请火,朝天山乌龙太子传乌龙茶,瑞云桥上建天竺亭等等,这些多种多样的结合无疑增加了大地的文化含量。中国是大地域文明古国,神州的文化含量极为丰厚,它们如同煤炭、森林、水源一样,也是珍贵的地理财富。云从蓝田来,这云,既是自然景观,也是文化行为,其美学分量让我们拥有一份穿越古今的悠然心境。

我们今天爱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强调自然生态和人的生存健康,却有意无意忽略了人作为自然一分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面对消失殆尽的绿水青山,面对日益荒芜的城市丛林,我们都要内省反思,不是人类撒野捣蛋,哪会出现那么多的环境问题?如此,朝天山的馥郁浓荫、鸟鸣谷应,国公山的青翠竹海、流泉飞瀑更显得弥足珍贵。平均每立方米24000个的空气负离子,是人体天然的“维生素”和“生长素”。更有那胸围达5.6米的南方红豆杉王、面积将近1万亩的桫椤谷,种类繁多的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兽类,野生灵芝、红菇、木耳等山珍,都为蓝田丰厚的地理文化添上精彩的一笔。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中国茶叶普及程度胜于韩国

下一篇:迟到的外来者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