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珍爱 弘扬客家文化
赣州大地上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客家山歌婉转动人、舞龙舞狮神乎其技、戏曲鼓乐余音绕梁……一系列具有客家特色的非遗节目,带领人们走进风情万种、魅力别具的赣南客家。总而言之,客家文化内涵、内容丰富,应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发挥客家文化优势,发展提升客家的传统文化。弘扬文化,传承精神,让客家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创新,让客家文化与时代的步伐一起前进,闪耀着更加灿烂的光辉!
于都县杖头木偶:历经数百年 世代相传
杖头木偶。(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于都县木偶戏,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又叫“蚊帐戏”)和布袋木偶三种类形。前两种,在明末清初就在民间盛行了。当时,银坑镇汾坑村刘氏家族的合顺堂、鼎顺堂木偶戏班,活跃在于都和邻近的县乡等地,历经数百年,世代相传,至今已有十余代了。
提线木偶剧团由4——8人,杖头木偶剧团由2——4人组成,其中有提线艺人(有杖头艺人)及器乐人员。木偶人物分老、中、青三种, 共有各种木偶人18至38尊(杖头木偶18至22尊)。里面有老生又有小生,既有文官也有武官,还有平民百姓;既有老旦又有花旦和小旦或称青衣;更有丑旦,俗称丑角,又号“三花子” 。曲调以楚剧曲调为主,有上弦二簧,下弦西皮,还有板腔、倒板、慢板、快板及一些小调。
木偶人一般由艺人自己做,用樟木雕刻,丑角用篾子编肢体,然后点光。木偶人衣服也是自己裁剪缝制,包括头饰、道具等等。详细
赣州宁都鼓子曲 土话叫“乓筒”
宁都鼓子曲表演。(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宁都鼓子曲是一种以口头说唱为主,配以表演者自己击节的一种说唱艺术表演,语言为宁都地方方言。当地人也把宁都鼓子曲叫做渔鼓、鼓文、话文、道情、嘭筒、竹筒鼓等。说唱表演者,在20世纪末以前多以一人说。二十一世纪初起,有编排成多人说唱。其说唱生动,语言流畅,曲调委婉优美。能演绎历史,能说唱故事,能描叙人物。其表现力非常之强,深受宁都及周边县许多地区的百姓喜爱。在过去,每遇男婚女嫁,小孩满月过周,祝贺生日,建屋乔迁,时令节日,都会请唱鼓子曲的来,唱上几天几夜。
宁都鼓子曲,虽然其方言表演带来了传承地域的限制,但其说唱语言语气的轻、重、缓、急,节奏的快、慢、多、少,所唱曲调的凄、婉、缴越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凡的。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对艺术表演经验和理论的积累,会是一个极大的贡献。详细
赣州信丰大堂花鼓
大堂花鼓表演。(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大堂花鼓是流传在江西省信丰县的古老的一种民间小戏。由于此戏种表演场地都在各村厅堂等重要场所,因此得名为大堂花鼓。
信丰大堂花鼓是一种说唱结合、边歌边舞的表演形式,其演员都是半农半艺。说唱语言主要是当地方言为主夹带赣州官话。表演诙谐、风趣。既有边歌边舞的抒情场景,也有武打场面。
大堂花鼓与赣南采茶戏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无论从艺术特点、表演形式、服装、道具、演出地点、音乐曲调与采茶戏都有区别,它比赣南采茶戏更原始更古老。详细
上一篇:记者们也体验学习一茶叶蛋的做法 东和茶叶网 茉莉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叶 茶叶蛋的做法及配料 茶叶蛋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茉
下一篇:镇安做优茶财富促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