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
太平猴魁茶历史悠久,品质超群,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主要分布在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猴坑、猴岗、颜家等地区,其制作工艺是我国制茶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于太平猴魁茶的得名,民间传说众多。据《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载,在太平县猴坑,有一座产茶名山叫凤凰山。因其山势陡峭,人们便驯服猴子上山采茶,因此得名“猴茶”。清光绪年中后期,太平茶叶在沿江一带十分抢手,当时南京江南春设在家乡新明茶区的茶叶收购站,为了增加茶叶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赚取较高的利润,专门请人将尖茶中枝头大小相等的芽叶单独拣出,包装后运往南京高价销售,此种茶即为猴魁的原身, 1900年,家住猴岗精于茶叶加工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在海拔750米的凤凰山尖一个叫泼水幽的高山茶园内挑选出又壮又挺的一芽二叶, 精心加工,得出一种品质极佳的尖茶,此茶位于尖茶的魁首,加上首创人名叫魁成,于是被称为“王老二魁尖”,又因此茶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因此得名“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属烘青绿茶,外形扁展挺拔,色泽苍绿匀润,入杯冲泡后,汤色嫩绿清澈,香气鲜灵高爽,滋味醇厚,回味持久。品质如此,一方面是由于产地的环镜适宜,另一方面与其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制作太平猴魁分为鲜叶采摘、拣尖、摊放、杀青、整形和烘焙等六道工序。鲜叶采摘时间为4月中旬左右,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便停采;拣尖即将采回后的鲜叶倒在拣板上,按一牙二叶的标准进行挑选,“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即“八不要”);摊放时间为4-6小时,以叶质由硬变软,叶面失去光泽,青气减少,清香初逸为宜。杀青要采用锅式杀青,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整形即杀青叶起锅后,迅速薄摊于蔑盘中,上下轻轻抖散,快速散发热气,并整理形状,使叶片不散不翘,做到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烘焙分为头烘、二烘、三烘,头烘俗称“子烘”。炭火要烧透,防止出现烟味。每锅配蔑制烘笼四只,用炭火烘焙。第一只烘笼温度 100 ℃左右,余下三只烘笼温度依次降低,分别为90℃、80℃、70℃。头烘后,摊凉40-60分钟,使茶叶冷却回软,再上二烘,二烘俗称“拖老烘”,温度80O℃左右。每笼烘叶要相当于头烘烘叶量的个5倍,二烘后将茶叶放在蔑盘里摊晾5一6小时,使水分慢慢地重新分布均匀后,再进行三烘。三烘烘顶温度控制在50℃左右,每烘茶叶约1斤半,翻烘4--5次,翻烘时切记按压,历时30分钟,至茶叶足干、手捻茶叶成粉末时即可起烘。
太平猴魁因品质优异一直被定作国之礼茶,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绿茶王子”。太平猴魁,1912年首获中华民国政府农工展示会优奖,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博览会金奖,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2004年在中国(芜湖)国际荣博会上荣登“茶王”宝座。太平猴魁茶手工制作技艺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上一篇:安徽黄山:太茶叶蛋的做法 东和茶叶网 茉莉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叶 茶叶蛋的做法及配料 茶叶蛋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茉莉茶叶
下一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和茶叶蛋的做法 东和茶叶网 茉莉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叶 茶叶蛋的做法及配料 茶叶蛋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