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青山绿水出好茶 疫情难挡早茶香 四川新闻
宜宾高县茶山上生长的茶叶(本网资料图)
四川新闻网宜宾3月4日讯(赵雪松 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青山绿水出好茶,疫情难挡早茶香。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消毒洗手、保持间距……2月18日,2020年第十三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开园采摘在翠屏区金秋湖镇有序拉开帷幕。在成片的标准化茶园里,峨眉问春、乌牛早等早茶品种已经率先“露脸”,采茶姑娘正忙着采茶。
“雪山之水润天府,天府之气催龙芽”。宜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同时,由于印度洋暖流通过金沙江干热河谷对宜宾气候产生影响,常年气温高、冬季回暖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种植发展早茶,宜宾早茶开园采摘一般在立春后5—10天,比省内雅安、乐山等茶区早半个月,比江浙、安徽等全国主产区早15—45天。
“宜宾早茶”采用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经过十二道工序加工而成,具有“形美、色绿、汤亮、味醇、香雅”的品质,兼有“早优双绝”的独特魅力,深受消费者喜爱。
2月26日,宜宾早茶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采茶的姑娘在茶山上忙碌着(本网资料图)
重特色 开展区域化布局
宜宾与茶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宜宾的种茶史可溯及西周,我国第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东晋·常璩)记载,早在公元前1022年,宜宾就开始了茶叶种植,宜宾僰人就向周武王贡茶。
宜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还是中国早茶之乡、世界著名茶乡、世界(中国)早茶之都、川红工夫故里、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即宜宾早茶、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的特色早茶核心区。
近年来,宜宾全面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机具、运用新机制,将海拔800米以下规划为优势名优早茶区,重点发展名优早春绿茶和秋名茶;海拔800米以上规划为中高山优质生态名茶区,重点发展“明前茶”和名优夏茶。
目前,宜宾市形成了以翠屏区、江安县为主的优质早茶生产基地,以叙州区、屏山县、珙县为主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以高县、筠连县为主的优质红茶生产基地。打造了天府龙芽——环金秋湖早茶产业园、中国红茶第一庄园、鹿鸣茶海等茶旅综合体,提高了茶业综合效益。2019年,宜宾茶园总面积达125万亩,干茶总产量达8.2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218亿元。截至目前,宜宾全市的早茶面积约有40万亩。
制茶工人正在进行制茶杀青的步骤(本网资料图)
重品质 推行标准化生产
拿起一袋茶叶,扫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这袋茶叶采自谁家茶园、茶园肥料使用、病虫害物理防治、茶叶生产过程等实时记录一目了然。近日,在早白尖茶业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该公司茶叶质量追溯体系。
近年来,宜宾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合社及加工业主,按3000亩茶园覆盖面积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并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提升改造茶叶加工工艺,建设标准化初制加工车间;引进大型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高科技茶叶加工生产线,对现有加工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和添置,确保环评达标和加工产能提高,实现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
宜宾还制定发布了宜宾绿色茶产品生产技术规范7个标准,制定《“宜宾早茶”地理标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宜宾早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完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茶区土壤检测监测体系、茶产区茶叶投入品管控体系、茶叶鲜叶和终端产品抽检体系、农业行政执法监管体系等六大体系,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市。川茶集团公司、早白尖茶业公司、川红集团公司、申酉辰明威农业发展公司等企业,已建成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生产线,有效承接了宜宾茶的量质并举。
从茶园到茶杯,宜宾茶业一直在努力。在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主导项目——“天敌友好型LED灯”和“性诱剂杀虫板”均匀分布,有利于自然生态平衡恢复,一盏灯便可管理20亩茶园,为质量安全立下汗马功劳,技术领先全国。如今,川茶集团已与多所权威茶业科研院所结成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了“一站两院两中心”的全国茶行业领先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从产地到销地、茶园到茶杯全过程安全可追溯。
上一篇:海垦茶业集团向海南5家医院赠茶
下一篇:“不费心”的茶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