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OLED,TCL科技的未来“大旗”
五大显示门派的“华山论战” TCL与JOLED的合作能成为“必胜的武功秘笈”吗?
“TCL华星拟以300亿日元(约合20亿人民币)投资JOLED,成为其重要战略股东。”
近日TCL科技一纸公告,并没有引起业界太大的风波。因为,比较TCL科技作价为42.17亿元增持武汉华星、媒体传闻并购中国电子旗下企业南京的第6代线和第8.5代线(数百亿元级别的资产并购),以及公开参与摘牌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后者转让底价109.74亿元),入股JOLED的区区300亿日元“财务分量”显然不够。
但是,相比较,武汉华星本质是内部关联问题的进一步理顺;并购南京的两条液晶线属于存量扩张;并购中环集团,显然在军用市场、半导体、单晶硅、印刷电路等领域形成“产业配套”和“从平板显示半导体,向硅基半导体”延伸的“芯”协同;参与JOLED更具有TCL科技核心战略上的“未来”意义!
印刷OLED,TCL科技的未来“大旗”
JOLED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呢?JOLED成立于2015年1月,主要从事OLED显示屏OLED材料印刷成膜技术路线的应用研发。2017年12月,JOLED完成首款印刷式OLED面板(21.6英寸, 4K)产品出货,其投建的全球第一条喷墨印刷OLED面板量产线——G5.5产线已于2019年11月开始运营及试产。
显然,JOLED是印刷显示领域“走在最前面的全球显示企业”。JOLED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技术的价值,不仅仅是“先进”二字可以概括的:技术价值,更多的取决于“该技术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从全球面板产业看,2020年LG和三星两大巨头分别宣布“逐渐全面彻底关停LCD液晶生产线”。这宣告,显示面板将进入下一技术世代的竞争。无论是在手机用的小尺寸,还是彩电用的大尺寸上,LG和三星在OLED的布局上都已经“领先全球”——一个产业弯道已经展现在所有行业参与者的视野之中。LG和三星停止液晶,全力攻坚OLED等新技术,已经不是规划,而是进行时。
从国内面板产业看,过去5年的核心是“布局10.5/11代大尺寸液晶”——这是液晶技术最后的红利与顶峰。这方面TCL科技与京东方旗鼓相当。同时,国内显示产业界大量投入6代OLED线的建设。这方面,京东方的投资规模高达4条线(含规划)已经处于绝对领先状态。同时,中国电子旗下的液晶产能进入“出售”阶段,更显示了“OLED上、液晶整合”的产业趋势——虽然通过参与整合既有高世代液晶产线,TCL科技和京东方,能在全球“液晶最后红利”竞争时期,获得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扩张也不会关乎两家企业未来产业方向。
从技术路线看,蒸镀工艺是目前OLED量产技术的主流。甚至LG独家实现了8.5代线蒸镀工艺的大尺寸化彩电面板应用。然而,蒸镀工艺固有的问题,却导致大尺寸OLED面板:1.难以盈利、2.成本难以竞争LCD、3.进一步大尺寸化,比如10.5/11代线困难更大,4.工艺不兼容下一代发光材料QLED……等等“不理想”的问题。再看另一个工艺路线,喷墨印刷显示,JOLED率先实现了技术突破和量产示范,某种角度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可行性验证阶段。理论上印刷显示能够解决蒸镀OLED在大尺寸上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兼容未来的QLED发光材料。
综上所述,目前显示产业的核心局面可以用“路口”来形容。对于TCL科技而言,现在需要向OLED进攻,这一点异常明确。但是,是在蒸镀上努力去拼三星、LG和京东方的投入强度,去死磕三者的领先优势;还是换一个思路、试试弯道超车,去攻坚印刷OLED,并在从PC到TV的大尺寸上树立自己的优势,将是一个重大的选择命题。
对此,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的深圳第二条11代线,规划有部分OLED产能。行业预期,主要意义在于OLED印刷量产技术的验证。2020年这条线的建设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时候TCL科技携手JOLED,其目的如何显而易见:在中大尺寸未来显示上,借助印刷OLED对三星、LG、京东方“弯道超车”!
一次可能改变全球显示产业格局的“联手”
近20年来,日本显示产业的发展“流年不顺”。虽然昔日王者依然瘦死骆驼比马大,但是却也已经面对显示产业的国际转移“回天乏术”。
20年来,液晶显示技术起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但是发扬光大却要靠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企业的鼎力加盟;目前手机上广泛应用的OLED显示也是起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但发扬光大要依靠三星和中国大陆地区的显示面板企业实现大量制造——与液晶时代,日本企业还曾建立过强大产业军团不同,OLED时代日本企业从未建立起过有意义的规模产能。
上一篇: 满足细分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