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茶,武夷山很多客家人都从单纯的农民变成了茶客。仅客家人集中的两个自然村,就有46家注册茶叶公司。
1月17日,武夷山客家联谊会2015年会在三顾度假村召开。会上对首届客家斗茶大赛获奖茶企进行了表彰。三角井岩茶厂、岳云岩茶厂、文圣生态岩茶厂、吴中茗红茶厂等11家茶企分别获得肉桂茶王奖、肉桂金奖、大红袍金奖、红茶金奖。天马茶业有限公司、紫竹林茶厂、东兰茶庄等37家茶企分别获得肉桂、水仙、大红袍、红茶银奖。
这些茶企来自同一个地方:武夷山市星村镇红星村。有的是塘角自然村的村民,有的是朱坑自然村的村民。40多年前,他们手里拿着锄头,背对着天,有时甚至吃不饱穿不暖。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收入颇丰的茶客。
塘角、竹坑的客家人是从闽西汀州迁徙过来的,至今已有六代。客家人83个,人口360人,茶山面积1670亩。保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老板钟开茂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几十年,经历了茶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他介绍,塘角、竹坑海拔800多米,常年多雾,梯形脊田,粮食产量低。改革开放后,年轻人都出去了,靠村里的老人种地,野猪等野生动物毁了,村里的山梁田渐渐荒芜。无奈之下,一直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的客家人把目光投向了茶树。一方面恢复了前人种下的茶树;另一方面,在荒地上种茶的客家农民,把心血倾注在茶园里。
当时村里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把所有的荒山开发成茶园,把茶山分配到户。景岩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说。开发茶山的钱,买茶苗和化肥的钱都不够。他们咬紧牙关:不仅拿出了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和信用社借钱,一切都有回报。现在客家人都有自己的茶园,最多80亩,最少20亩。到了采茶季节,村子里特别热闹,到处都是女人的笑声。男女老少都忙着自己采茶、泡茶、卖茶。从一个农民到年收入十几万元的老板,凭着自己的经历,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几年前,他们在星村和三顾度假村租下店面,开始销售自己的茶叶,并在广东、上海等大城市开设茶叶店,扩大营销网络。至此,产销一条龙的商业模式已经圆满完成,我们脚下的路越走越宽。为了把客家茶卖个好价钱,卖得好,塘角村成立了茶叶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和农户的方式,把茶文章做大做强。目前,村里有46家茶叶公司,茶叶加工厂有130多台制茶机。该村茶山和茶叶加工的年净收入超过410万元。他们生产的水仙、肉桂、大红袍岩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进一步弘扬客家茶文化,提高客家茶客的茶叶品质,打造武夷山客家茶品牌,促进茶产业发展,首届客家斗茶大赛于2015年11月15日至16日在武夷山度假区佘博园成功举办。
一位客家妇女告诉笔者:我们也想做一个有文化的茶农。学完茶艺,家里的熟人也可以炫耀一下,让客人领略新农村建设风采,呼吸新鲜空气,乡村之旅也会玩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