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功夫茶起源于宋代,以广东潮州(今潮汕地区)和福建漳州一带最为流行。它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继承和深入发展。功夫茶是潮汕地区众所周知的习俗之一。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有一套功夫茶具,每天都要喝几个回合。
即使是生活在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至今仍保留着“功夫茶”的习俗。可以说,哪里有潮汕人,哪里就有“功夫茶”的影子。
草地和树上的人们
功夫茶冲泡,简而言之有四道工序:一水二洗三冲四泡。水需要“蟹眼水”,温度在会打滚半泡的时候;没有浸泡在“生活”中,整卷太“旧”而不能用;“洗”就是烫壶洗杯;“冲”就是往锅里倒水;“泡”就是将茶叶倒入杯中,要领是“高泡低泡”。当“高泡”能渗透茶叶时,“低泡”就不产生泡沫。此外,还有“洗茶”和“刮沫”。“洗”是指浸泡后的第一次茶液,不喝就丢弃,目的是为了打碎茶粉,降低其“外观味道”。“沫”指的是茶叶前三次的浮沫,所以可以用“茶瓯”(带盖的大杯)盖刮去。
如上所述,冲泡功夫茶是“ABC”。至于一般人所说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是指泡茶时,拿着壶,在一组杯上“巡视”,壶中所量的茶液需要“点”干净,这也是常识,还没有进入“道”的层次。所谓“道”,就是“理”、“意”、“心”。
“礼仪”,“茶三饮四杯”,一般只用三到四杯,因此,多人敬酒时,“礼仪不同,分先后”。套路是:客人第一,主人第二,老少相敬如宾,“礼义之邦”就是看如何的时候了。
“仪”,即礼,是最精密复杂的一层。以前,达官贵人请客,需要扫窗烧香泡手。他们的敬仰之心犹如拜佛。等茶的人多达四个:一个钢琴师,一个孩子,半个老人,一个年轻姑娘。儿童风扇炉,称“茶童”;半老之人,称“茶师”;一个年轻的女人,没有称谓,通常是一个女仆。
师父取老茶,少女取幼茶;前者要他的经验,后者要她的美貌,前者为了“吃的运气”,后者为了“看的快感”——。当然,这一切都随着一个时代的过去而过去了。没有这些繁文缛节的当代好客,被没有钢琴的现代音响所取代。也是一件优雅的事情。
所谓“心”,就是功夫茶道的最高境界。以上都是“外在”和“给予”。只有“心”才是“内”和“受”——再好的道,也需要用心去受。\"所有奇迹的大门都在一颗心中。\"再好的茶,也需要自己的用心。所以,饮茶的终极之道,就是用心去接受,品味它的奥妙,做终极之道。从层次上讲,茶有“三味三香”:一是“鼻臭”(同“嗅读秀”品),其“香四溢”为好茶。喝之前,初尝四溢,清香难言。
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潮州功夫茶因缺少专门用于“鼻尝”的“嗅杯”,略逊于台湾省茶道,所以引进来加以改进。第二,“以口尝舌”,尝其“香”,凡好茶液,人在口中,达舌尖,通舌,通舌根,方人咽喉,最好的茶,其味无法用言语表达,一旦双唇紧闭,茶香自口中溢出,自鼻孔中喷涌而出,由此,各种茶,千种茶,永不达心。三、说“心之所受,灵之所尝”,尝其“余香”,有好茶味。其味如初恋,三年思想如美人。
禅曰:“吃茶无非妙道。”美在心中,享受片刻
这样看来,喝茶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通常的喝法,一杯,一杯茶,一杯水,一口就喝完了。说复杂,就是成为本文所说的“文化”、“艺术”、“有意味的形式”、“仪式”、“道”。
东方文化的精髓在于“压力”,能从最简单的地方获得无尽的体味。所以功夫茶有“五行四德”、“三才四福”。五行,茶属草木,炭属火,泉属水,器属金土,备一茶,五行齐全。四德是“净、静、诚、敬”。三才,天地为一。
春日品茶,人间染绿,捧壶赏春,春风抚面,春色入心;夏日品茶,荷花争奇,水榭,赏香,盛夏“荷花世界”;秋茶,黄英竞放,杯里有香的世界,心中有澄明与干涩;冬天品茶,想雪中无雪。如果是《寻梅踏雪》,自然会更有诗意。如果不是,净室有取暖器,看水蒸云,把干坤藏在锅里,入口三杯,就忘了自己。
这样,生活在尘世的喧嚣中,我们就能得到天地四季的奇妙变化,两样都忘了。不管有没有“秦时”、“茶童”、“茶主”、“茶女”,只要有四季风光,各种天籁之音,宁静的心境,“运气吃、眼、耳、心”这四种福报都有,人生有此。
(选自《清风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