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00362。HK),一家之前有意更名的香港上市公司,再次更名。4月11日,信阳毛尖发布名称变更公告,将公司名称由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天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由信阳毛尖变更为中国天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不变。在这份公告中,信阳毛尖茶并未说明更名原因。不过,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是信阳毛尖茶上市以来第七次更名。去年2月,信阳毛尖茶因有意向更名为“中国郭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被外界质疑“茅台知名度”,引发不小争议。IC photo,细看信阳毛尖茶的更名过程,红星资本局发现其业务方向也随着更名而改变,从化工、茶叶、白酒、新经济到化工。但信阳毛尖茶的股价始终没有上涨。2021年下跌超过61%,今年已下跌23.21%。值得一提的是,信阳毛尖并不是唯一一家热衷于更名的上市公司。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市公司名称变更分别为136起、122起和134起。一家公司平均不到两个交易日就会更名。信阳毛尖茶先后7次更名,股价一度涨幅超20%。第一眼看到信阳毛尖茶公司的名字,自然会联想到中国名茶信阳毛尖茶。但实际上,信阳毛尖茶公司并不是主营茶叶业务,而是化工起家。2001年5月2日,信阳毛尖茶在HKEx主板上市。当时使用的名称是“董军化工集团”,主营业务是润滑脂和防腐涂料。上市一年半后,2002年12月,董军化工更名为“大庆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据中新经纬了解,当时公司更名的原因是:“作为大庆市政府在港澳的代理人,帮助大庆企业在港澳等海外市场寻求商机、筹集资金。”2007年,大庆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收购黑龙江牡丹江嘉日热点有限公司,进军热电领域。于是就提出了“改名”的想法。同年8月,大庆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天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使用“中国天华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名称11年后,再次走上更名之路。2018年1月,中国天华公告称,以上市公司19.81%股权为对价,收购拥有信阳毛尖海外经营权的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11月,中国天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根据HKEx的官方网站,信阳毛尖曾多次宣布更名。到2020年3月,信阳毛尖提出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新经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但未果。2021年2月16日,信阳毛尖欲更名为“中国郭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随即引发市场热议。当时有市场声音认为信阳毛尖和茅台没有业务往来,却要挂a股股王茅台的名号,有炒茅台之嫌。当时央视财经也发文称,更名并不是公司治理的“灵丹妙药”。在一片质疑声中,2021年2月17日,信阳毛尖茶股价涨幅超过20%。2021年2月22日,信阳毛尖发布公告称,为避免市场信息的混淆和误解,公司经反复考虑,决定更名为“中国郭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将大力拓展葡萄酒市场业务。没想到,5个月后,2021年7月,信阳毛尖茶要更名为“中国田黄化工”。公告中提到,公司看到了煤化工产品继续涨价的机会。从4月11日发布的公告来看,更名为中国天荒化工已获通过,新的股票简称和公司标识将于4月14日后实施。热衷于改名的信阳毛尖茶被降为t
比如这次更名为“中国天荒化工”,其在2021年7月的公告中表示,公司未来将利用好自身优势,重新聚焦化工业务的发展。改名为“信阳毛尖”的时候也出现了这种文字。2018年7月13日,据大河报报道,在宣布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上,其董事长陈郁表示,过去五年,中国天华化工集团受化工市场低迷影响,董事会认为中国茶叶业务将成为未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建议将公司现有名称变更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以配合集团未来发展,公司希望实现绿色发展转型。此前,在筹划更名为“中国郭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时,公司在公告中提到“酒业收入将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红星资本局翻阅信阳毛尖的财报,发现其业务板块中确实有白酒销售业务。2020年,信阳毛尖茶在酒类销售板块的收入为0.69亿元人民币,约占其全年收入的30%。信阳毛尖在财报中表示,“2018年以来,集团一直在积极开拓商机。自2015年以来的五年间,中国白酒市场一直保持着5%至7.1%的高速增长。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白酒市场年营收5620亿元。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预计白酒市场将稳步增长。利用巨大的市场机会,集团将在2020年底通过出售酒精来扩大其饮料部门。”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0年年报中的饮料业务到2021年已经消失。2021年的中报中,饮料业务已经从信阳毛尖的主营业务中消失。3月24日,信阳毛尖发布2021年中期报告。公司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2.99亿港元,同比增长34.1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30.6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7280.5万港元,基本每股收益0.0037港元。从财报中可以看出,信阳毛尖茶的主营业务涉及热电、电石、建筑服务三部分。热能、电力和电石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51.22%和48.78%,而建筑服务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信阳毛尖茶股价持续暴跌,2021年跌幅超61%,今年以来跌幅达23.21%。截至4月13日收盘,信阳毛尖报0.086港元/股,成为总市值2.29亿港元的“仙股”。渴望更名的上市公司不止一家。提高其股价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信阳毛尖并不是唯一一家热衷于更名的上市公司。据中新经纬统计,学大教育(000526。SZ)和*ST新一(退市)更名次数最多,达到7次;洛克股份(600696。SH)和启迪环境(000826。SZ)达到6倍,*ST基业(600515。SH),*ST海创(600555。上海)、钟兵红箭(600519。SZ),*ST天寿(600611。SZ)、百川能源(600681。SH),*ST长东(00835。值得一提的是,岩石股份的更名经历与信阳毛尖茶相同。公开资料显示,ST磐石前身为昊升(福建)有限公司,自2001年11月起,公司多次易主,主营业务和公司名称不断调整。它以前的名字包括福建好生、李佳和多伦。2015年P2P风靡一时,多伦实业改名“皮皮皮”,连续几天涨停。第四次,更名,摆脱P2P,更名为“岩石股份”;第五次是跨界白酒行业,改名“上海贵酒”。比如伊安科技后来更名为“宝利来”,收购京新联铁路后更名为“神州高铁”(00008 . SZ);另一家上市公司天沃科技,原名“章华机器”,主要从事重型领域的非标压力容器制造
频繁更名的背后,还是上市公司为了“蹭热度”吸引市场关注。但是,仅仅靠改名字来拉高股价的行为是不能持久的。央视财经评论员曾表示,上市公司更名成本很低,可以瞬间击中热点,提振股价,很容易成为一些投机取巧的上市公司“管理市值”的“良方”。毕竟更名并不是改善和提高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做好优秀公司的主业,让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投资者心中生根发芽,才是上市公司经营的正道。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深交所发布《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均对上市公司更名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和指引。如:“上市公司未变更全称、未调整经营范围、未修改公司章程;新业务尚未实现营业收入;新业务已取得营业收入,但相关营业收入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低于30%的,原则上不得作为证券简称。”红星新闻记者余姚腔亚希编辑任志江(下载红星新闻,报道有奖!)
信阳毛尖茶又改名了!此前 毛茅台火爆股价暴涨 如今已沦为“仙股”
4月11日,信阳毛尖发布了一则更名公告,将公司名称从“信阳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10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