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茶道是茶与佛教结合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形式。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开发名茶,为中国茶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中国的禅宗茶道。它不仅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部分思想,而且融入了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僧茶历史悠久。《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独立,不畏寒热,常取小石子。他们拿的是松木、肉桂和蜂蜜,喝的只是汽水。”这是早期僧侣喝茶的官方记录。
东晋时,山道开人在程朗昭德寺打坐,经常服用带有松树和肉桂蜂蜜气味的药丸,并喝一种叫“茶苏”的饮料,这种饮料由茶叶和紫苏混合而成。那是宋代以后才清饮的。应该说山道开当时喝的茶汤非常正宗。
中国茶道从产生之日起就有三分佛性,茶道源于茶之德。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
打坐的时候帮他们熬通宵;吃饱了帮助消化;可以压抑情欲。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禅僧的日常修行是禅修,需要禅修、冥想,才能达到身心的“淡静”、“静观”、“澄明”。
其姿势要求头直背,“不要晃动,不要铁面无私”。通常,静坐冥想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老和尚难坚持,小和尚更困更难。喝茶可以提神醒脑,赶走睡魔。而且饭后还要打坐,容易消化不良。喝茶可以促进唾液的产生。茶既能驱眠、助消化,又能抑制性欲,因此被视为佛教的首选饮品。
明代乐纯《雪庵清史》一书列举了居士的“清班”,包括“烧香、煮茶、静心读书、寻僧、供佛、参禅、说、做佛事、翻经、告白、放人”等多项内容,其中“煮茶”位列第二,可见佛茶合一的说法十分准确。
产茶谷,僧居名山,名山为名寺,名寺以茶闻名。在我们古代,最早的茶园很多都在寺庙附近,后来出现了民间茶园。
普陀佛茶产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僧人种茶供供佛、待客,直接以“佛”命名此茶。此外,武夷岩茶、龙井茶、君山银针都来自佛教。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僧人对中国茶叶的发展、栽培、传播以及名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