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山水月坞的建筑都是新建的,贡茶院和水月寺也不例外。令人不解的是,它们看似融为一体,现在却成了相对独立的景点。
俗话说“天下有名的和尚多”。再转到茶的历史,在古代,道士僧尼采茶,制茶,开茶园,饮茶养性,以茶抑性,各种传说和奇闻层出不穷,历代文人墨客描述无数。比如湖州武康的虎丘、天池、小山寺、庙西寺、长兴吉祥寺,以及远至普陀、九华、峨眉、蒙山等地,似乎茶与佛道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关系由来已久。
相传历史上产于李唐村水月坞的水月茶(小清茶),唐代开始进贡,宋代也是贡品,所以水月寺也叫“水月贡茶园”。这和太湖对岸的长兴“大唐贡茶园”的情况差不多,该园位于紫竹茶的产地古竹山。吉祥寺与贡茶园合二为一,曾盛极一时。
水宫茶园依山而建,满山都是茶园。如今,北京吴裕泰、苏州三千场等茶叶品牌都在这里设立了碧螺春名茶基地,很多茶工都在采茶。
走在贡茶园周围,感觉明亮、宽敞、整洁、空旷;只有微风习习,才能把茶香带给徐来,茶把往事抛在脑后。
突然,我听到了白帆,并转向了水月寺。该寺建于南朝梁大同四年(538),是江南名寺。相传也是观世音菩萨三十六相“水月观音”雕像的诞生地,隋朝6年废弃。唐朝初期,这座山的僧侣们进行了重建。天佑四年,苏州刺史曹刿更名为“水月寺”。北宋祥符初,真宗赵恒赐金匾“水月禅寺”,元末又毁于兵火。明代宣德八年,方丈妙探重修,恢复旧景。清末以后逐渐衰落,文革中被毁,一度成为猪圈棚。历经沧桑,现修复于原址。
在月亮的大殿里,僧侣们正在上一堂佛法课。门外,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站着,好奇地看着。这幅画很有趣。
无意中打扰了人们的沉思,他们沿着回廊走去。走进院子,发现有两个石亭子,分在大路四周。一个是明郑德四年的“水月寺复兴”,一个是清乾隆四十五年的“重建水月寺大慈宝阁碑”,两个都是原石。碑文详细记述了水月寺的历史,碑文还刻有历代名人的诗词,具有相当的学术参考价值,弥足珍贵。
此外,寺内还有一座《重建水月禅寺大雄宝殿记》的原碑,并重新镌刻了有“水月之山”之称的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可惜《中华茶文化寻踪》书里提到的水月寺“土地神”,山茶花的雕刻图案等。没有机会被人看到,很可惜。
张明易曾说:“有一种幽黯之感,如月印水,如水含月,水月相见,各有不同,久离人间。”
不知为何,在怀念水月寺古水月茶的那一瞬间,隐居的感觉油然而生,就像沧浪翁描述的场景:“几个和尚在泉石间设宴静坐。引语和语言没有世俗的魅力。很舒服,很好,很邪恶?”
来源:中国合作时报作者: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