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文化 茶马古道形成过程介绍

茶马古道形成过程介绍

茶马古道的形成过程唐宋时期,从内地向藏区输送茶叶主要是通过

标题:茶马古道的形成过程介绍

茶道的形成过程

唐朝时期,茶叶从内地运往藏区主要是通过青藏公路。自明代以来,随着川藏茶道的正式形成和兴起,川藏茶道成为茶马古道三条路线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条。四川路的形成和繁荣促进了古道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不仅加快了经济发展,也使汉族与藏族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川藏茶道不仅是经济大道,更是部落大道和国防保障,让外国势力再也无法把西藏从中国分割出去。

中国的茶叶产于南方,北方和西北高寒地区都不产茶。四川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主要的产茶区。先秦时期,只有四川有茶喝。到了唐朝,随着国人对茶叶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中国南方各地开始盛产茶叶。也是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周树、琼州等地的茶叶开始传入西藏,形成了藏族人民饮茶的习惯,进而踏上了向西藏出口茶叶的道路。在唐代,青藏公路是西藏与内地的主要交通路线。唐朝的吐蕃王朝四处扩张,南征北战。当时唐朝使臣与吐蕃的交往,如友谊、磋商、雇佣等,都是经过天水、大飞川、温泉、河源、通天河到洛索姆(今拉萨)。秦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也是从青海入藏,走的是青藏公路。总而言之,唐代内地与西藏的主要交通道路是青藏公路,而不是明代正式形成的川藏公路。那么自然,唐代大陆茶叶销往西藏的茶道也是青藏路。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崩溃,到了宋朝,藏区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所以青藏公路不再是当时的军事要道和官道。然而,部落变化并没有削弱青藏公路的经济作用。北宋熙宁以后,为了便于茶马贸易的管理,宋朝在四川设置了茶马司。茶马司的管理措施是将四川产的3000万斤茶叶大部分运往甘肃和青海,在这两个地区设立数百个茶场和数十个养马场,同时强制名茶只用于买马,以至于宋朝每年在茶马市场买马超过15000匹。这也让青藏公路从唐代的军政要道变成了宋代的茶道。因此,陈冠勋在《西藏志》中说:“过去这条路作为主要驿站,是最早修建的,从唐朝就开始使用了。”这也是青藏公路的形成过程。

相对于唐代就已存在的青藏之路,明代才正式形成的川藏茶道要晚一些。虽然早在宋元时期,政府就在莉雅、刁门(今都)等地开始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但规模较小,出售的茶叶只能供当地少数民族使用。直到明朝政府要求分别在四川、陕西两省接待多安司和西藏的进贡代表团,明朝使臣才不得不分别从四川、陕西两省入藏。由于明代运往西北再发往西藏的茶叶仅占四川茶叶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一百万斤,用于支付甘青藏地区“茶马”所需茶叶,其余大部分四川茶叶经莉雅进入西藏。藏区僧人和海关负责人向明朝进贡的原因是想得到茶叶。他们进贡走的路是川藏路。“舒勤之茶,自刁门,李涯抵多干,鸟之思,用五千余里。土地上的人一天离不开它。”这句话清楚地记录了当时藏区对茶叶的迫切需求。于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朝在四川设立四个茶仓,“命四川府使移文天全六次招请司,将旧茶班调至刁门茶班司,得知余粮送新仓保管,听商交易,与西番城交换马匹”,开始了官方茶马市场。天顺二年(1458年),明朝规定以茶作为赏鸟藏身之地,赏茶由刁门茶马司提供。这就促成了鸟鸣从川藏路而不是青藏路进贡。成化二年(1470年),明朝明确规定,鸟石藏区四王赞善、解说、解释、帮助鸟石藏区四王及附近鸟石藏区的驻藏使节进贡时要走川藏路。明代在崖州、刁门设立茶马司,使每年数百万斤茶叶发往康区,最后进口到鸟思藏,于是茶道从康区延伸到西藏。但是,西藏官方互派贡使,促进了川藏茶道的顺利兴起。因此,茶马互市开辟的川藏茶道成为当时的官道,从而取代了青藏道的昔日地位。

清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康区和西藏的管理和经营,清政府设立驿站,放宽藏区茶叶销售的限制。箭炉也因此成为南路茶的聚集地,进一步繁荣了川藏茶道。经过明清两代的推广和发展,经雅安、天泉穿越马鞍山、泸定到达康定的“小路茶道”,从雅安、荥经穿越大相岭、飞岳岭、泸定到达康定,再从康定经雅江、理塘、巴塘、江卡、茶雅、昌都到达拉萨,从康定到达甘宁、道孚的“大路茶道”。这条经雅安到达康定,再从康定转到拉萨的茶道,是明清时期的川藏路,也是今天的川藏路。这也是川藏路的形成过程。

川藏公路形成过程中,开拓工作十分艰巨。由于川藏路的山路崎岖难行,川藏路的运输也非常困难。从雅安运到康定的茶叶,少部分是骡马驮运,大部分是人力驮运。川藏路上人工搬运茶叶,叫做“背孩子”。“贝贝子”每天走的距离是由他所带货物的重量决定的。轻货走四十里,重货走二三十里。途中休息时,不要脱下背上的物品,只用T型杵支撑背部进行呼吸即可。每次休息的时候,你把杵放在坚硬的石头上。时间久了,铁杵头在今天依然清晰可见的坚硬石头上留下了窝痕,记录着茶马古道上的艰辛。从康定到拉萨,除了翻山越岭,还要经过荒凉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平原。在途中攀登陡峭狭窄的岩壁时,如果两匹马相遇,就无路可逃了。双方只能协商,把其中一匹马扔到悬崖下,让另一匹马通过。长途跋涉,尽管风吹雨打,骡马牛只能用沿途的草来养。四川路上的驮队也需要自带武装防身。同时,他们带着帐篷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路。而且在青藏高原之上,天气冰冻,空气稀薄,气候变化诡异难测,更增加了货物运输的难度。民间谚语说:“初二、初三,大雪封山;五六个,泪如雨下;七,九,稍微容易一点;十腊梅,学狗爬。”生动地描述了川藏路上很难走的情况。四川的茶叶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被运送到藏区各地,川藏茶道也是在这个几乎无法通行的地区由汉族和藏族人民发展起来的。

川藏茶道的发展带来的交通便利和贸易繁荣,促进了川藏路沿线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坐落在大渡河畔的泸定,在明末清初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番村”。川藏路经过这里后,泸定成了南路茶叶进入箭咀的重要关卡。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建索桥。外国商人也开始来到泸定。到宣彤三年(1911年),设为县政府。到1930年,泸定凭借其地理优势,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个商人的县,成为内地与康定之间的货物转运地。康定在元朝时是荒凉的。当年各国商人来这里进行贸易时,只能搭起帐篷和木桩提供住宿。康定直到明朝才形成村落。随着川藏路的兴起,藏汉贸易也随之南移,使康定逐渐发展成为边境茶叶贸易的中心。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射箭炉堂,驻军驻守。当时各民族都来这里经商,从此打破了“中国人不入中国,中国人不入中国”的藩篱。大量的藏商越过静宁山来到康定地区,大量的陕西商人和四川商人也从内地涌入康定地区。这座城市因茶叶市场的经济原因而兴起,但却成为汉藏民族交流的部落聚集地。城中的茶叶贸易以“锅庄”为媒介。从清朝雍正到乾隆年间,郭庄的数量从13个发展到48个,形成了相当繁荣的商业,从而成为西南边陲的大都市。此外,理塘、巴塘、道孚、炉霍、查木多(昌都)、松潘等都随着川藏茶道的兴起而发展成为商业城镇。总之,茶叶市场贸易是促进川藏道路发展和川藏高原城镇兴起的重要因素。

滇藏路始于唐代,与吐蕃王朝的对外扩张和与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唐高宗宜丰三年(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Xi洱海北部。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吐蕃王朝建立神川都督府,并在南诏设官,管理南诏的白满和黑满。吐蕃在南诏的影响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茶马贸易是其中重要的贸易之一。南诏与吐蕃的贸易通道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滇藏公路,即从云南大理出发,向北经剑川、丽江,经过铁桥城,再沿长江北上,从丹子兰的大玉里城出发,再北上到燕京,继续沿澜沧江北上到马尔干(今西藏芒康)、左贡。至此,可分为两路进藏:一路经巴苏邦达、查雅。另一条直接从八宿到波密,再经过林芝到拉萨。这也是滇藏路的形成过程。

历史上沿滇藏线的茶马古道有三条:一条是从内江鹤立镇洪水遗址塔城出发,经板子兰、阿德土司、天竺村、毛发宫到达西藏。一条从剑川抗洪地未夕出发,经过阿德酋长,与之前的道路重合,到达西藏。一条从中甸出发,经尼塞洛、仙道、班加西兰、努连多、阿布拉卡达等地到达西藏。它的主要通道靠近现在的滇藏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113040.html

作者: 茶道入门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