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于云南,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范绰写《蛮书》:“云南之品第七,茶产于银城界之山。分散收集,无挖掘方法。孟漫饮之,配以胡椒、姜、肉桂,烹之。”
公元765年,南诏国在今昆明建东城,开辟滇东疆域,控制衢州、荆州(昭通、宣威一带)、埠头(红河南)。此外,还在京东地区设立了“音生之家”,并任命了“音生节大使”。首府为景东市,辖景东、景谷、镇远、墨江、普洱、思茅、江城、西双版纳等地区。明代,普洱和思茅同属车魏璇部(景洪)。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当地政府实行“改地为流”政策后,普洱府才得以建立。辖“三堂一县一署”,即思茅堂、踏浪堂(墨江)、威远堂(景谷)、宁洱县(普洱
清代光绪《普洱府志》年第一、七、十九章记载:“普洱古属银盛府,故习范使用普通茶,自唐以来。”“联八孟以环卫,错獠牙(思茅河中属五孟),阙六山为正补给,周子阙(一攸乐山,政府以南七百五十里,后分为甲布山和崆峒山;大厦以南485英里的一座山;一次皮登山,在房子以南四百八十英里处;一座漂亮的砖山,在宅邸以南360英里处;易邦山,府南340里;五岳皆在夷邦土司控制之下。曼撒山,即伊吾山,在府南580里,归伊吾土司管辖。“说明古荫生府所属的六大茶山,在清代是普洱府思茅堂管辖的。早于《普洱府志》出书的谭翠,十一年写卷《滇海虞衡记》:“普洱茶重于天下。云南之所以生产有利可图,也是。走出普洱所属的柳茶山。有一天,你是快乐的,第二天是戈登,第三天是倚州,第四天是茫枝,第五天是蛮砖,第六天是漫。一周八百里,成千上万的人进山泡茶。茶客到处买,到处运,每次盈利都是大把的钱和粮食。”这段话让当时普洱茶产销的盛况更加清晰。
清道光五年(1825年),阮福记撰写了《普洱茶记》,这部普洱茶巅峰时期的各类文献的代表作,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普洱茶的产地和环境,以及普洱茶的产品种类、品质特点、朝廷每年购买普洱茶贡茶的花费,还记载了普洱茶的品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