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朱《三十年见闻录》记载,在古代,清朝末年,新任县令去拜见巡抚,但按礼节他不许带扇子。
县令拿着折扇走进巡抚衙门,挥了挥。总督见他如此无礼,趁机要求他脱下帽子,脱下外套,以托起茶杯。服务员见此,立即喊了一声“福建”。
知府一听,急忙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拿着衣服,很狼狈地退了出去。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清朝官场流行的——“以茶送客”的风俗。当时,下属拜访上级。虽然上级要求服务员互相泡茶,但大部分服务员都不喝。
当老板举起茶杯要喝的时候,是“驱逐客人”的手势,服务员会马上喊“送客”。当然,清朝官场的客人坐久了可以喝茶,但只有老板举手说“请茶”,老板先喝,下属才能奉茶。
《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曾在《茶汤遣客之俗》中描述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的官场上,当客人摆茶不吃饭,当主人续茶时,仆人们大声向客人告别。此风宋代已有,但茶耳不作汤。”
可见这种习俗从宋代就有了。具体来说,应该是从宋代的“点汤追客”演变而来。
点汤怎么样?原来,过去古人招待客人有一个仪式,就是客人来了,先喝茶,茶后喝汤,然后一步一步演变。客人来的时候先喝茶,走的时候再喝汤。这种汤通常由甜味药材制成。
从历史中可以看出,‘点汤’本来是‘客辞尊汤’的习俗,后来被引为‘文明逐客’的手段。魏泰《爱轩笔录》提到这样一个典故:宋朝有一个叫胡梅的官员,被调到陕西兴远做知府。因为家里穷,又远,他无法上岗。说白了,他不想去。他该怎么办?
于是他去见枢密院行政长官陈生智,想通融一下。但陈生智不通融,也不听他诉苦,马上点了汤。我之前说过,汤是给客人离开时喝的,所以陈生智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汤上来了,你该走了。
于是,“梅唐德,三饮于地而辞”,意思是胡梅接过汤后并没有喝,而是把它扔在地上,愤然离去。看来这个胡梅还是有点骨气的。
端茶送客与客人来敬茶的美德背道而驰,这种美德现在已经绝迹了。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中国,喝茶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不仅成为人际交往中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还蕴含着独特的礼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