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卷毛,苗族,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雷山县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贵州省雷山县毛克明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被贵州省总工会、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妇联授予“最美劳动者”称号。卷毛在采茶(照片由受访者提供)。茶几是古董。坐在记者对面的卷毛将一杯“银球茶”放入杯中,倒入沸水中。不一会儿,杯子里的“银球茶”就像一朵花慢慢绽放,无数之前抱在一起的茶叶也慢慢散开。卷毛是“银球茶”的第三代传承人。茶香四溢,讲述了毛娟家族三代人发展传承银球茶的故事。卷毛正在制作银球茶(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扎根大山,开发“银球茶”。盛夏,他走进雷山,许多村庄都种满了茶树,郁郁葱葱。好山好水酿出好茶。雷山县茶园多分布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海拔高,纬度低,云雾多。产茶区四面环山,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然而,雷山茶也有一段“曲折的历史”。雷山县自古就有茶的历史。据《雷山县志》记载,在清代,有人曾在雷山开垦茶园,但由于交通堵塞,许多茶园都荒废了。上世纪80年代,雷山县委、政府开始在雷公山腹地发展茶产业。为了复兴荒废的茶园,1980年,时年51岁的毛克米向单位申请,主动离开县科委办公室,在距县城14公里的丹江镇觉三庙村扎营,那里有大片茶园荒废。当时毛可米带领40多名工人,起早贪黑上山割草、翻地、修剪茶树、添加肥料。通过两年的努力,荒废的500亩老茶园全部复垦恢复,生机盎然,绿意盎然。不仅如此,大家还培育了200亩新茶园。“白天,爷爷穿梭在茶垄间,观察茶树,记录数据;晚上,我爷爷像豆子一样蹲在煤油灯前,捧着一本书研究探索手艺,直到深夜。”谈到爷爷的意图,卷毛充满了钦佩。细节决定成败。细心的毛克明在炒制茶叶时发现,鲜叶经高温杀青后,在机械揉捻、炒制过程中,茶坯回锅炒制,热炒后逐渐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茶球形状。随即,毛克明脑子里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利用茶叶本身的果胶,制成不同于市面上现有的散茶、块茶、砖茶,并将茶叶做成茶球的形状。经过多次实验、反复探索、反复比较,毛克木发现,只有海拔120033541400米云雾缭绕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出产的清明新梢,才能使茶球紧实饱满,果胶含量高。好事多磨。经过不断努力,毛克明最终研制出汤色明亮、茶香浓郁、滋味鲜甜、香气持久的“银球茶”,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什么取名“银球茶”?“听爷爷说,因为茶球就像我们苗族姑娘戴的银铃,而且那时候中国乒乓球频频夺冠。基于这两个独特的背景,它被命名为‘雷山银球茶’。”毛伟说。卷毛在采茶时赢得了“茶王”的称号(照片由受访者提供)。1996年,毛可米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贵州省雷山县成立了毛可米茶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
在物流和高速公路不发达的90年代,卷毛的父亲只能开着卡车和公司员工一起去几千公里外的首都,通常需要几天才能到达。在卷毛的记忆中,每年春天,为了卖茶叶,父亲都会去外面跑市场。“我十几岁的时候,每年春天父亲都会离开一个多月。”渐渐的,随着银球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公司也逐渐走上正轨。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物流业的逐步发展,华茂的工作可以轻松一些。为进一步提升销量,华茂充分利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茶博会、雷公茶花城、电子商务等平台,做好各项茶文化活动,加大茶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力度。“我父亲经过艰苦努力,研制出了银球茶。不仅不能落下,还要进一步传承银球茶艺。”因此,在华茂的带领下,公司特别注重品牌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银球茶。华茂带领公司不断探索和创新茶产品。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贵州省首届春茶大赛,全省1000多种茶样参加了大赛。雷山毛克明茶业有限公司评选出的超级银球茶脱颖而出,获得绿茶类唯一金奖,获得“茶王”称号。专家对“雷山银球茶”的评价是:形似圆球,明净,墨绿色,黄绿黄绿,清香嫩栗,滋味鲜醇,黄绿明亮均匀,当之无愧获得绿茶金奖。工人正在制作银球茶(受访者供图)。“银球茶”是将银球茶代代相传。2017年,卷毛离开了工作了10年的雷山旅游局,接过了父亲华茂的担子。事实上,虽然她从小就生活在茶的香味中,但卷毛从未想过她将来会继承父亲和祖父的衣钵。她在大学学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专业,毕业后在西江工作,后进入雷山县旅游局。然而,随着祖父毛克明因病去世,父亲华茂日渐衰老,继承银球茶的重任落在了卷毛身上。“一定要把茶产业传承好,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这是爷爷生前常对卷毛说的话。就这样,卷毛辞掉了很多人羡慕的体制内工作,成为雷山县毛克明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卷毛来说,“转型”并不容易。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推广,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从采茶到泡茶,我是从零开始学的,花了一年时间才学会把茶叶揉成丸子这一步。”掌握银球茶制作技艺的卷毛,2019年被雷山县人民政府认定为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然而,卷毛面临的更大困难是如何做大做强“银球茶”产业。在卷毛看来,要想继续做大做强“银球茶”,就必须不断开拓市场,用互联网思维营销和运营“银球茶”品牌。为此,一方面,卷毛经常参加全国茶展,现场展示和分享银球茶,给用户最直观的饮用体验。同时,卷毛利用Tik Tok等新媒体拍摄茶园风光、采摘过程、冲泡过程等。拍成视频并传播出去。“通过新媒体,我不仅推广了银球茶的品牌,带动了产品的销售,也为我的传承带来了新的能量和关注,受益匪浅。”2020年,在卷毛的带领下,公司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成为规范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使用雷山银球茶地理保护商标。自接手公司以来,卷毛采取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西江镇、望峰乡、方巷乡等地设有茶叶收购点和初加工厂。签名:tea g
贵州日报田燕记者王远白编辑郭菊秋二审石玉玲三审闵杰
山外贵州人——卷毛:三代传承一种“银球茶”
个人简介:卷毛,苗族,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雷山县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贵州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11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