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元宵茶的文化历史渊源
霞浦县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福建省东北部,东海之东,福安之西,福鼎、柘荣以北,宁德、罗源、连江隔海相望的西南部,北纬26 25 \' 27 9 \',东经119 46 \' 120 26 \'之间,北距温州160公里,南接福州。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和19,年降雨量1100.18万毫米,水、热、光资源丰富。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为“霞浦元宵茶”的加工提供了优质的鲜叶原料,构成了“霞浦元宵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同时,霞浦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霞浦灯笼茶”的品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霞浦历史悠久,海岸线漫长,是闽浙海上交通要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越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三国时期,吴国在这里建立了马文船屋。马文县建立于金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从晋代到唐代的600多年间,霞浦先民引进制茶技术,在山上种茶、制茶、饮茶,发展茶叶生产,成为唐代福州主要的茶叶产区。“霞浦元宵茶是在霞浦独特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下,采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的。”霞浦元宵茶是福建省的名茶之一。清香醇厚,清新爽口。在闽东茶产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县人民探索创造了一套适合当地茶叶加工的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即采摘鲜叶、晾晒、杀青、摊平火锅,从而产生了周边著名的“霞浦元宵茶”。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我县制茶技术人员继承了我县地方名茶的手工制作工艺,选育改良了地方茶叶品种,引进了现在的绿茶加工机械,改变了制作工艺,跳出了手工制茶的局限,大力推广机械化制茶,既保持了过去地方名茶特有的品质特征,又大大提高了外观和品质,形成了今天福建省的名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