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东莞市茶业协会吕树勋会长转发了一篇文章:《普洱茶“推陈出新”开启二次品牌新模式》,吕会长补充说明:“去年在上海大客堂参加了二三线品牌优质茶产品第二次包装推广“百雀台”发布会,前几天在北京见证了这次中国明星茶馆“金五星”发布会,都很不错!今年新茶销售,二次元品牌,将掀起新潮流!东莞茶世界共享,二三线品牌,优质好茶,通过二次包装,二次推广还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倡导的好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优质好茶实现其价值。”大致看了一下,大致信息是:2019年7月23日,某机构举办活动,期间发布了一款普洱茶产品。该产品”是第一个由机构专门制造的产品。它以15年生普洱生茶为原料,重新包装后提供给消费者。\"文章还写道:\"这种\'推陈出新\'的理念,以[二次包装]和[二次品牌]的概念,开辟了制作和推广老普洱茶标准化的新思路。\"(文中图片,引用纯属举例说明)文中关于这款产品的具体介绍并不多,只提到是“十五年陈普尔生茶”,“茶青香气:清甜层次变化明显;口感:浓甜;茶区:云南勐海布朗山;茶叶原料:云南大叶茶;制茶前期,传统的手揉、晒”。不知道这里的“褐山区”是不是指“褐山区”?毕竟有一个字不一样。结合文章开头的视频介绍,这款产品的推广人员普遍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近十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不同年份的老茶,其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好茶并没有被发现。但是中老年茶的水特别深,让消费者又爱又恨。一些职业打假人的行为也困扰着老茶的销售。而且一些二三线品牌也有一些优质产品。通过专家和专家的鉴定,老茶是经过二次包装才出售的。看了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想听听大家对此的看法。虽然转发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但是马上就有很多朋友或者今天一大早给了反馈或者意见,或者提问:“规范分段是好事。”“怎么鉴定是15年生茶?”“出来一个错别字,换个包装,卖普洱,这在业内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到头来无非就是一个利字。拉zf代言让我想起了东莞茶票,还有东莞xx和四川的茶交所。好像被骗的都不怎么闹了,就这样结束了.一个矿主做了一个品牌大V祝福。据说现在生产会直接光饼,包括养猪的钱数。”3354这个朋友好像知道的多一点。“如果你能讲清楚或者定一个标准,什么是好茶?你不需要换新衣服。在缺乏令人信服的权威的情况下给茶叶换上新装,只会让故意造假者有更大的空间来忽悠消费者。”“十五年的二锅头倒出来装进茅台瓶子卖?按照国家标准,生茶和熟茶都有茶多酚。这种茶适用哪个标准?其次,既然原料是十五年生的茶叶,那么原料对应的其他卫生理化指标也要符合要求。感觉就像同仁堂蜂蜜直接换一张纸。我理解得对吗?好像没看到网上内容,理解就是包一张纸。我好像买了2斤天府的肘子,放在国茂的包里。做服务品牌可以顺理成章。”有朋友还问我:“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去救火和水。”3354更何况这哥们好像觉得我有救火和救火的能力?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回答:“从现在的文章看不到他们的具体操作,所以无法发表意见。
“因为,我在想,这件事的关键点在哪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次包装和二次包装如何连接和确认?如何确认新衣服背面的旧信息?这可能还是要通过衣服以外的信息来传达和背书。带着这些疑问,我根据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查阅了另一个关于“二次包装,二次品牌”活动的相关信息——。原来这不是第一次:2018年12月28日上海大可堂放飞的白鸟也是类似的活动,而且至少时间更早,声势更大。2018年12月28日,大科堂微信贴出《百雀迎新年,吉祥年兴旺》一文,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百雀是大科堂和普查藏珍抱着稻草下发现珍珠的想法,从众多中期普洱茶中精选出来的一款转型奇妙、性价比高、前景看好的生茶。选择1898年底的新年,可以看出大家对百雀羚中期普洱茶寄予厚望,相信百雀羚到时候一定能“飞上枝头,化为凤凰”。正如程普查藏珍先生所说,“凤凰翱翔千里,不栖于道”。自古以来,凤凰都选择梧桐树栖息。我相信这种茶一定会在梧桐满阶的法租界出名。\"在《普洱杂志》于2019年5月15日发表的文章《普洱中期茶的北上路》中,笔者看到了如下文字:\"在本次郑州茶博会上,记者看到一些来自广东的茶商,他们在展台上推销中期茶。比如‘白鸟’的展台,清新的绿色背景非常醒目。坐下来品茶,才知道‘百雀’其实是陈酿了14年的中期茶。由上海大可堂和广州雨花茶业公司联合出品,经过二次包装和二次品牌推广。\"同时,笔者还在微信搜索中看到一篇题为《大客堂发布\'白鸟\',为何是当代普洱茶制作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的文章,并有如下表述:\" 2018年12月30日专稿(记者吕文华发自上海)\'千里马常见,伯乐不常见\'。\"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马说》随笔》中提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博大精深、魅力无穷的普洱茶世界。就像满天繁星的普洱茶,怎样才能找到那颗明亮的星星,找到一款高品质的普洱茶呢?28日,品鉴过去、活了——年的‘百雀’普洱茶品鉴会在上海魏云大可厅举行,启动了中国中生代普洱茶的第二次发现和包装、第二次品牌运营。对于引领普洱茶产业更加重视茶叶内在品质,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振投资和收藏信心,推动中国茶文化及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这是当代普洱茶生产史上的创新之举。大科堂凭借其著名的文化品牌,众多的市场客户,以及对普洱茶专业水平的深刻了解,进一步创新理念,坚持品质。本着“稻草下找珍珠”的理念,以10年以上的中生代普洱茶为原料,采用“二次包装”、“二次品牌化”的经营理念,为普洱茶的进一步生产和推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将通过更加关注原料质量、加工工艺、储存和陈化,为普洱茶行业注入新的动力,有助于提振普洱茶投资者、收藏者和市场的信心,助推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看了三篇,总体感觉和第一篇差不多。核心概念是“二次包装,二次品牌”。我的总体印象如下:1。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2.这件事的初衷是关于年份茶的销售。3.目前两个活动和产品的考虑是发现二三线品牌年份茶产品——的低估价值。我说过这个。4.出发点是好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相关的信任?如何建立和转让信用?5.还有很多差距和需要做好的事情。
我的顾虑和疑惑如下:1。二次包装后产品的基本信息,初包装信息,储存信息,持有人信息如何传递?比如你说是15年的产品,但是你不告诉我更多的信息,我怎么去感知、认可、信任你的产品质量?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你的定价依据从何而来?比如,对于一个人来说,换上新衣服改善容貌不是问题,但是否同时改变了身份证号和信息?换上新衣后旧身份证号和信息如何继续支持新衣?2.一般来说,年份茶产品价值的基本逻辑在于:一是品质,二是年份,三是品牌,四是稀缺性。就目前的做法来看,强调的是质量和稀缺性。所以,这种认知的建立如何取信于人?需要时间测试吗?3.当我们把年份茶的价值认知的重点转移到品质上,甚至不强调年份(好茶才是硬道理,好像是真的。但是,当营销强调年份,基本上只按年份谈价格的时候,怎么办?),那么,对品质的识别和背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谁来决定二次包装产品的质量?如何鉴别二次包装产品的质量?谁来决定二次包装产品的价值?如何确定二次包装产品的合理挂牌价?是机构还是个人?他们是什么样的机构和/或个人?还是声势浩大的活动?4.好的初衷和好的结果可能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和事物,在具体操作中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5.如果有人试图以“二次包装、二次品牌”浑水摸鱼,应该如何提前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下评论和意见!
创新?傻子?普洱茶“二次包装 二次品牌”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东莞茶叶行业协会卢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22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