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普洱茶 重磅!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重磅!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标题:重磅!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委各委、办、厅、局:云南云茶产业是优势、特色、重点产业。为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到2022年,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有机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深入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全面摸清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以集中连片古茶树为核心,结合地理气候、立地条件、产品特色、历史传统等因素划定古茶园(山)保护区。当地县级政府应当制定专项保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对保护区进行针对性保护,对代表性植物实行挂牌重点保护。禁止移植和过度采摘古茶树,砍伐茶园生态树,保护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独特性。严禁挖砂取土、破坏水源、开发建设、污染排放,保护古茶园(山)自然生态环境。规范保护区内的生产、生活和产业开发活动,减少对古茶园(山)的人为破坏。学习《云南省古茶树保护及开发利用条例》,规范古茶树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草局、司法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2。茶园全部绿色化,低效茶园得到改善,通过土壤改良、良种推广、设施完善等措施,提高茶园绿色生产能力。如果不合格的茶园被淘汰,所有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达不到绿色要求的茶园都将被撤走或改种其他作物。改进种植方式,全面推行科学配方施肥,禁止在茶叶上使用未经登记的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茶园绿色生产。根据茶园的地形特点,在茶园周围建设防护林和绿色防护屏障,并在茶园种植遮荫树和优良树种,构建茶园绿色复合生态系统。加大绿色实用技术培训,使专业合作社和茶农基本掌握绿色生产技术。到2022年,全省茶园全部绿化。(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草局、水利厅、市场监管局、扶贫办、有关州市人民政府)三。继续扩大有机茶园规模。在绿色茶园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地环境、生产条件、经营户意愿等因素,合理确定有机茶园的建设面积。针对茶园立地条件存在的问题,应改善水土等生产条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替代使用化学农药。鼓励扩大绿肥种植,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替代化肥。根据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 (DB53/T614—2014)规范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田间生产管理流程。指导茶园经营主体制定质量手册,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完成程序文件,规范企业质量控制流程。建立严格的有机茶管理机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到2022年,全省有机茶园基地面积将达到150万亩以上,其中现代茶园120万亩,30万亩
(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五、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企业新建、扩建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引导企业开发云茶产品。规范普洱茶产品标准生产工艺,大力推进名优云南红、云南绿茶生产工艺创新和技术推广,鼓励多元茶产品开发和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企业产品工艺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生产工艺,提升云南茶叶精制能力。加大精深加工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等标准化技术研究。提高快销产品、“花果”普洱茶、小包装等产品加工比重,扩大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性成分提取利用,加强茶饮料、茶膏、速溶茶、茶籽油等产品研发,加大茶保健品、茶食品、茶日化等产品创新开发,促进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创新茶产品的设计和包装理念,运用绿色设计和绿色包装材料,满足消费市场的绿色生活需求。鼓励企业建设普洱茶标准仓,积极推动第三方建设普洱茶“公共仓”,严格按照入库验收、入库检验、全程智能监控、年度抽检等流程,从而实现环境可控、年份可控、质量可控、产品可追溯和控制,实现科学规范的信息入库。到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深加工产品占比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招商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六。打造绿云茶品牌,引导和支持各地根据保护区古茶树分布和现代茶园形成的特定地域、独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综合因素,积极申报和创建地理标志产品。鼓励茶叶初加工企业根据鲜叶产地、独特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形成初级茶叶品牌。鼓励企业与茶叶初级生产所、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控制原料来源,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扩大市场销售,打造企业品牌。支持各地积极创建区域品牌,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品牌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专属区域品牌的管理和保护。鼓励茶企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和推介会,开展普洱茶文化知识巡展,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巩固提升公共品牌价值。到2022年,全省将创建30个以上茶叶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重点打造20个区域品牌和10个企业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云南红茶、云南绿茶3个公共品牌。(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新闻办、有关州市人民政府)七。严格产品质量控制鼓励和支持各地、科研院所和企业制修订云茶标准体系,重点是建立普洱茶标准体系,对列入国家标准系列的给予适当支持。鼓励引进国际国内权威认证机构,加强认证,提高云茶产品质量的可信度
(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八。加强重大科技攻关,依托国家大叶种资源圃育种资源,加大特种、抗病、抗逆普洱茶新品种选育力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大数据中心,打造云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绿色茶园预警机制和绿色茶园管理生产综合技术模式的应用研究,开展茶园生物多样性因子对环境要素形成和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为加快茶园绿色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大普洱茶益生菌发酵机理的深入研究,开展普洱茶功能性成分特殊功效的研究,增强普洱茶基础理论的支撑能力。开展普洱茶专业贮藏技术体系重大技术研究。普洱茶绿色目标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增加普洱茶加工设备智能化应用的研究。依托国家和省级茶产业技术体系和实验站,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茶企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加大普洱茶重大科技研究和技术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有关州市人民政府)九。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国普洱茶中心,充分体现“展示、交易、仓储、体验、科研、旅游”六大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普洱茶博物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外引进、资源整合、股份合作等。打造一批龙头茶企。鼓励地方产业和茶企充分依托茶叶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俗美食等,建设一批茶叶特色小镇、美丽茶村、家庭农场、美丽茶园、茶叶休闲观光主题公园等。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促进茶旅游的有机结合。引导茶企在茶区建设茶叶体验场、茶产品展示店、茶文化酒吧,传播普洱茶文化,拓展茶叶功能,延伸产业链,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茶)产业园和一批省级现代农业(茶)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三个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推动茶产业与医药、物流、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茶产业与茶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到2022年,全省将评选认定100个美丽茶乡、美丽茶园和4条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30个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的重点县,其中100亿元重点县1个,50-100亿元重点县2个。(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支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采取“领证补证”的方式。对获得国内外认证机构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的500亩以上茶园,省财政按每亩100元、200元的标准给予茶园经营主体一次性补贴。(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林草局、商务厅、市场监管局、投资促进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 (三)支持绿茶品牌创建。获得云南省“十大名茶”称号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基地面积500亩以上,获得国内外认证机构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费用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符合上述第(一)至(三)项的新型经营主体在云南省财政资金支持市场主体综合服务平台(网址:http://222.172.224.33608080)自愿申报。(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云茶产业的创新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设立绿茶和有机茶生产收入保险。探索“政府、银行、保险、责任、企业”有机合作模式,构建云茶产业复合型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大对茶产业的信贷支持。(责任单位:省级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厅、云南银监局、云南保监局、省农业农村厅) (五)加强对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加大对云茶产业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投入,重点支持普洱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省直部门和主要产茶州市要围绕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11月12日(本文转自云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225087.html

作者: 茶仙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