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文化在唐代达到顶峰?原因是自秦汉以来,经过八百多年的天下大乱,直到唐朝,国家空前强盛,社会安定繁荣,茶叶的生产、消费和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次,从唐代开始,茶就被列为朝廷贡品之一。在皇权中央集权的时代,这种“上上下下”必然使“茶道”流行起来,而饮茶之风是最广泛普及的。
除了以上原因,茶文化在唐代形成高峰还有另外三个原因。第一,到了唐代,除了出现了御茶巨著((茶经))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茶学专著,如张的((炒茶),文的((采茶录),苏羽的《十六汤品》等这些理论专著不仅将茶学本身系统化、理论化,而且将茶学从感性上升到文化高度。他们还将各种文化趣味和深刻的哲学思想注入到茶事活动中,使茶事活动真正升华为一种高雅的文化知识。
第二,文人对茶的描述和吟诵对茶文化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文人学者的介入,饮茶、学茶开始流行。至此,茶不再仅仅是茶科学家的研究对象,而是被更多人广泛接受。文人墨客不断用笔墨挖掘它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深深影响了很多人,使之成为一种可以在历史上传承的文化基因。
第三,这个鼎盛时期的形成与当时宗教传播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唐代的佛教,将饮茶的时尚传播到四面八方。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饮茶的传播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性,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到了唐代,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茶文化的源头。
当时,在唐朝的国威下,日本多次派遣“唐朝使节”到唐朝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经验,茶叶也传到了日本,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Ft和尚空海。公元815年唐朝回归后,空海把中国的茶文化带到了日本。
众所周知,今天独特的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唐代有一套完整的喝茶操作程序。茶圣陆羽曾说“夏冬废,不饮也。”他把喝茶当成一种愉悦的精神追求,一种提升自我心性的方式。这种茶观深深影响了日本茶道的精神。日本茶道中使用的器皿大多起源于唐代茶会中使用的器皿。可以说,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日本茶道逐渐为世界所知。
到了唐代,茶叶也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各国和地中海沿岸。众多史料表明,中国茶文化开始走向世界是在唐代,对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以后,中国的茶文化得到了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使其内涵更加完善和充实,产生了“盛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显然,在宋代,中国的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宋代朝廷的倡导下,宋代茶树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茶叶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制茶技术更加精细,饮茶更加普及。首先,宫中有茶瘾,各种宫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宋代皇室成员的奢华,给原本节俭精致的茶叶披上了奢华的外衣。宋朝皇帝为了追求异于常人的享受,下大力气制茶,投入大量财力,研制出前所未有的精致奢华名茶。
甚至皇帝也经常用茶招待他们的大臣,以示对他们的宠爱,尤其是宋徽宗
北宋上层也流行“斗茶”,即两方或多方比较沏茶水平,其奢侈程度不亚于皇室。这种“斗茶”当然会影响百姓,在宋代民间很流行。这种“斗茶”的本质是一种评价茶叶品质和点茶技巧的方式。《大观茶论》年,诗人范仲淹这样描述一场茶斗后的情景:“胜则登不了仙,败则与榆。”斗茶的盛行,积极促进了制茶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饮茶方法的改进。“斗茶的成败关系到参与者的声誉,所以宋代专门研究茶艺的研究者比历代都多,水平之高,前所未有。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与唐代相比,这一时期的茶文化在四个方面最为突出。
首先,茶开始变了。在中国茶叶加工史上,宋代饼茶的生产和散茶的兴起值得专门书写。唐代的茶虽然以饼茶为主,但也不排除炒制或蒸制散茶的存在。宋代虽仍以饼茶为主,但蒸而不碎、碎而不打的散型“草茶”逐渐增多。尤其是淮南、镜湖、巴渝、江南等地,生产的散茶较多。到了南宋,散茶的产量日益增加,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而饼茶的制作,尤其是北苑贡茶龙凤饼的制作工艺,已经到了异常精良的地步。龙凤饼茶是一种紧压茶,因成型时其表面压有龙凤图案而得名。这种茶的出现,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制茶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皇家饮茶风格的奢靡。
宋代宫廷茶品种繁多,其中最著名的龙凤团饼茶分大、小两种,其生产者分别为丁伟宋代和蔡襄。丁伟宋朝和宋太宗在淳化年间担任福建的采访大使,最早制作龙组茶,后世与蔡襄制作的龙组不同,称为“龙组”。丁伟宋代龙团茶吸收前人制茶经验,在选材、压制等方面有所创新。它制作的茶深受皇室青睐,成为皇家珍品。蔡襄,北宋著名学者、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曾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管北苑贡茶。他以“小龙组”起家,比丁伟宋代的“大龙组”还要精。所以后人在宋代茶文化中会称其为“前定后才”。
其次,茶馆文化的兴起。到了宋代,随着宫中饮茶的流行,各种茶馆开始兴起,大大发展了茶馆文化。现存茶馆最早的确切记录是《斗茶歌》,演出于唐代。他曾记载,唐开元年间一些北方城市“多开店,多卖炒茶”。这样,在北方,盛产茶叶的南方,茶馆业的发展可想而知。唐代出现的茶馆雏形,到了宋代逐渐成熟。据《梦老院》(东京梦记)记载,北宋时,汴京城闹市区有许多茶馆。茶馆的经营形式更是五花八门,也有专门的茶馆,早上开门白天休息,或者专门夜游。宋代茶馆环境优雅,茶具精美,茶类繁多,音乐悠扬,已经有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人民喜欢茶馆,而且文人也喜欢在茶馆喝茶、唱歌和画画。
再次,由于当时无数茶人和文人的共同创作,饮茶品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茶树的栽培技术
第四个方面是随着茶产业的空前发展,茶叶政策日趋完善,主要表现为茶马互市和茶叶专卖。茶叶市场早在唐代就已存在,但只是雏形。直到宋初,都没有政府制度和政策。太平、兴国八年,边区设立茶马司。禁止用铜钱买马,改为以马换茶,实行茶马互市制度。宁七年,在四川成都和甘肃天水分别设立茶马司和茶马司,专管茶马贸易。南宋时,由于陕西失陷,茶马司被川、秦、茶马四司大力推动。此后,四川境内的导演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茶马,甘肃境内的导演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茶马。这时候茶换马,主要是为了战时需要换马。
茶叶专卖是政府垄断茶叶的生产和贸易,统一从茶农手中收购茶叶,统一向茶商出售茶叶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在这种垄断体制下,政府获得了巨额利润。宋代的茶叶专卖始于乾德二年,主要集中在江淮和东南地区。当时政府规定,茶农生产的茶叶要卖,要先从主管茶叶的政府机构赎回“本钱”,茶农再用茶叶冲抵。但是各地茶商要想买茶叶,不能直接从茶农那里买。他们必须先向商人支付黄金和丝绸,然后从政府机构提货。对于其他地区,实行自由贸易,不准退出的政策。熙宁七年,川陕地区开始实行茶叶专卖制度,这是以前没有实行过的。但在一些原本实行茶叶专卖的地方,可以随意买卖。在雍时代,由于战时需要,茶商在边塞购买茶叶而不是先交粮,再按价值交补券,最后按券兑换荆襄、江淮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