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红茶 钱文忠藁城精彩茶道希望再次感受风土人情

钱文忠藁城精彩茶道希望再次感受风土人情

钱文忠皋城妙论茶道 希望再来感

钱文忠皋城妙论茶道 希望再来感受风土人情

8月12日下午,我市举办了茶叶健康高峰论坛。论坛的组织者邀请了著名学者钱文忠来谈谈茶。记者有幸采访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无锡前门后裔、季羡林先生的弟子。

或者再去《百家讲坛》。

2007年初夏,另一位明星学者钱文忠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第十期节目《百家讲坛》中。当时钱文忠开始讲《玄奘西游》,以风采和口才征服了全国众多观众,成为《百家讲坛》上当时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超过了于丹和易中天创下的收视率。09年《百家讲坛》收视率一度下滑,钱文忠再度授课的国学经典《三字经》依然火爆。

钱文忠口才好,记忆力好,学术背景深厚。41岁登上《百家讲坛》,是《百家讲坛》最年轻的演讲者之一。钱文忠目前在忙什么,未来还会再发《百家讲坛》吗?对此,钱文忠告诉记者,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书,教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同时还在忙一些文化普及工作。作为一个文化学者,当然要关注近期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热点文化现象,进行评论、分析和判断。记者了解到,钱文忠的博客已有近964万人次访问。作为公众人物,钱文忠也热衷于公益事业。前段时间,在上海,我刚刚组织并参加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崔永元公益基金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对内蒙古100多名乡村教师的培训和观摩活动,我帮助他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至于讲座是否会在《百家讲坛》年举行,钱文忠表示很有可能,也许很快。

个人需要决定自己的职业选择。

钱文忠从事古印度佛教语言和古代西方语言的研究,这是一个极其冷门的领域。据了解,他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懂梵文的学者之一。《百家讲坛》上讲玄奘的生平,很多材料来自梵文。在钱文忠学习梵文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很大关系。据了解,在钱文忠17岁的时候,机缘巧合下,他开始与季羡林交往。当时是1984年,高三,季老师决定招收1960年后的第二次梵语和巴利语专业的本科生。

钱文忠的梵文-巴利文班最初有八个学生,最后只有钱文忠一个人对这个冷得不能再冷的专业感到高兴。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古老的知识和传统文化?认为钱文忠的冷门知识只能传承不变,没有必要发扬光大。钱文忠还说,大学班里很多同学因为个人兴趣和工作方向而跳槽。现在的准大学生在根据分数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冷热。

相对来说,好的学校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和丰厚的资源。至于是不是为了上个好学校而选择冷的专业,那就要看一个人是以兴趣爱好为主还是以后就业的需要了。

希望再去六安。

尽管这是第一次来六安,钱文忠仍感到亲切。他告诉记者,他的两位导师金克穆和周一良都是安徽人,其中国学大师金克穆就出生在安徽寿县,所以钱文忠很早就对安徽有印象。主持创办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的寿州宰相孙家鼐对寿州有着无限的向往。

聊天时,钱文忠喝了两片用紫砂杯泡的六安瓜。他告诉记者,这种感觉和他年轻时喝的味道略有不同。他还记得奶奶和他一起用大碗喝茶的场景。因为钱文忠的老家是江苏无锡,住在上海的家人平日里经常喝碧螺春茶,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奶奶都会沏六安瓜片。对钱文忠六安瓜片的第一印象是中秋节的月圆之夜。至于为什么,钱文忠没有问她祖母,也没有深究。想必六安瓜片是贡品,是佳品,每年重要的时候才能品尝。

钱文忠告诉记者,四大发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近年来,丝绸和瓷器被提及。其实在他眼里,茶是不可忽视的。据其介绍,茶的外文读法有两种,一种是茶,一种是中国。徽商出口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茶叶都直接叫中国,可见茶叶的重要性,尤其是安徽茶。所以六安瓜片要开发,要大力开发。

至于如何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发展六安瓜片,钱文忠说,做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一路坐动车的路上,看到的指示牌和听到的解说之间有六(陆)安和六(刘)安的发音差异。最重要的应该是还原准确性,让外人对六安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其次是综合性,如将深邃隽永的茶文化与六安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自然文化相结合,推广六安瓜片,从而提升六安瓜片的市场地位,扩大六安瓜片在徽茶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而扩大以六安瓜片为代表的徽茶品类在全国的知名度。

因为时间关系,钱文忠下了火车,直接去了六安市区中央森林公园的论坛。他对六安没有全面直观的了解,但感觉中央森林公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当听记者介绍六安正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时,钱文忠希望能再次来到六安,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263638.html

作者: 红茶人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