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相传是舜帝的二妃子在君山种下的。它在唐朝很有名。最早是五代的时候交的。它在明清时期很有名,乾隆每年进贡十八斤。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君山银针得以恢复发展,在莱比锡世博会、米兰世博会、联合国、奥运会等外交场合更像是国礼。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对君山银针情有独钟。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老君妹,曾国藩独爱君山银针,金庸细银针起起落落,林清玄冷眼泡君山银针。据说君山茶的第一粒种子是在4000多年前在娥皇和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思远,第一次在法庭上。当臣子们为他捧着一杯茶,开水倒入杯中,立刻看到一片白雾升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白鹤向明宗点了三次头,然后飞向蓝天。再往杯子里看,杯子里的茶叶都在空中挺立着,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儿,慢慢下沉,就像雪花飘落。明宗觉得很奇怪,问朝臣们这是什么原因。朝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何权(即刘义井)水,泡了黄羽(即银针茶)。明宗心里非常高兴,立即命人将君山银针作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茶芽立于杯中,十分好看。好山好水好茶。君山银针的独特魅力,源于君山岛独特的生态环境。
君山岛位于浩瀚的洞庭湖,终日被雾笼罩,形成水抱青螺吞云的奇观。君山冬春季多雾,夏秋两季多云,温和的气候和君山特有的酸性红壤,都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君山银针的采摘要求非常严格,有九种针:雨天不采摘、风霜不采摘、开芽不采摘、紫芽不采摘、空洞不采摘、弯折不采摘、虫蛀不采摘、细不采摘、大小不采摘。采集银针的最佳时间是黎明前三天,黎明后十天。要求芽体25-30毫米,宽3-4毫米,长2毫米。头部含有3-4片叶子,又肥又重。制造一公斤君山银针至少需要4万个花蕾。君山银针的制作需要在鲜叶采摘后72小时内完成。有十道工序,缺一不可。其中,烘烤和发酵的变黄过程是形成君山银针品质特征的关键。在闷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这种精湛的工艺只是在少数制茶师傅中口口相传,2010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