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红茶 四川话版茶馆打开经典的另一种方式

四川话版茶馆打开经典的另一种方式

四川方言版本茶馆打开经典的另种

四川方言版本茶馆打开经典的另种方式

北京人艺《茶馆》在四川开了分店,引起了北京人的极大关注。这不仅是一个戏剧话题,更是一个文化事件。这个文化盛会的吸引力首先在于北京人文艺术的古典。话剧《茶馆》自1957年出版、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以来,《茶馆》被誉为中国戏剧民族化、整体性、艺术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的话剧。60年来,除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没有排练过。经典本身就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所以,用老蓝天野的话说,“第六部B打开了一扇不该锁的窗”。的确,四川话《茶馆》版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打开经典的重要方式,致敬了另一种经典形式,致敬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方式。看完剧,意外发现四川话《茶馆》版提供的茶更浓、更浓、更悦人。讲述的方式更加轻松自由。同时,看这部剧的体验也是独一无二的。李易导演是一位著名的导演。他用自己的方式排练《茶馆》 《樱桃园》 《金锁记》 《安提戈涅》。对于人艺版《小城之春》,60年来没有在其他剧场排演过。他能说的最好的话就是“安排就安排吧,跟正常工作一样”。他的平常心让川版《茶馆》适应了更舒服的状态。幕布升起,舞台寂静无声,桌椅交错,中水角、悦来茶馆、德仁堂、惜春广场等四川招牌给人一种热气腾腾的景象,四川,蜀人,蜀文化。同时演员们到处表演,通过框架表演相得益彰。演员在现场换衣服,在舞台上等待场景。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夸张了茶馆的热闹气氛,又有唱团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安静活泼的画面一个个变成复调结构,尤其是舞台上的局部停顿、定格、放大,更是凸显了舞台张力。在刘麻子行刑的现场,每一个看热闹的人都站起来,津津有味地蘸了一块人血馒头。兴奋背后的淡定、兴奋、沉默的表情让人印象深刻。舞台上一片混乱,方桌、竹椅、毛巾板乱飞。光影结合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词汇,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喧嚣过后,舞台上的角色只能无奈的面对自己的命运。从第二幕开始,除了舞台高度交错的布景,在舞台的高处出现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一双眼睛,静静的默默的俯视着茶馆里的一切和人间的一切,俯视着茶馆里所有的悲欢离合。是一双无声的眼睛,那双从高处看一切生物的眼睛,让我们认识了这个版本《茶馆》的不止一个维度,也让四川版《茶馆》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强更犀利。同时,在北京观看四川版《茶馆》是一种特殊的体验。这部作品的最终完成不是在导演或者演员手里,而是在观众心里。在演出现场,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是四川话的表演,但不可否认的是,观众对北京人艺《茶馆》在北京演出时的经典台词和很多场景都很熟悉。所以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群四川演员在舞台上用四川话表演,心里在不停地重复着北京人艺术的经典场景和片段,但我觉得能跳进去的人不多。这部剧提供了一个场景,一个两地文化相互交融的场景。文学中的深邃思想,语言中的幽默智慧,人物中的同情,原著中的自然结构,都是在这个领域里感受到的,聆听到的,感动到的。导演李毅是四川人,长期在北京生活。这部剧和他的人民一样,也受到两地文化的影响。舞台上的表演和心中经典既定印象的对比和补充,让我们寻找自己想要的节目,这个节目有很多亮点。当然最大的亮点还是四川人的艺术。

他们选择这个主题真的很明智。可以说四川是几十个省里除了北京以外最适合的地方。如果北京人艺《茶馆》,尤其是蓝天野的《茶馆》版无法被超越,那么四川话0103010版也无法被取代。2017年底,该剧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该剧本身。也许我们更喜欢它带来的启示,它不仅打开了过去打不开的窗户,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们内心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嗅到外面更活跃更自由的气息。这是生命的气息,是拔节期生命力的声音。对于经典,总是有无限的可能。不打开,怎么知道下一刻不会更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269456.html

作者: 红茶砖家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