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安溪人到任、结婚生日、节日庆典、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来喝茶”成了茶乡最常说的一句话,茶的精神在安溪人的举手投足间流露。
记得几年前去杭州旅游,在“茶馆”品茶。茶艺小姐介绍各地名茶,把安溪的铁观音介绍得过于简略,引起一屋子安溪顾客的不满,我们七嘴八舌地补充。当茶娘知道我们是安溪人时,她为博物馆里没有铁观音而道歉,并明智地说:“因为铁观音茶太珍贵。”我们听了之后很满意。家里茶好,大家都“开心”。当时心里就有点不对劲:是不是太窄了?
但很快我就看到了一个更“狭隘”的茶农。他是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每到忙茶时节,他都会给我送来一些泡好的茶。一进门就看到我在烧开杯子泡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泡真空包装的茶叶,撕开包装,倒进茶杯里:“先泡我的茶!”即使壶里有茶,他也要另一个杯子来泡茶。我特意从冰箱里找了最好的茶和他的茶对比,但是他的各种香的理论总是固执地证明他的茶好。像这样的茶农在安溪还真不少,不是“王婆卖瓜”、“我自己照看着办”之类的话就能概括的。茶农喜好争茶,输赢是面子问题,就像范仲淹在《斗茶歌》里描述的“赢了就爬不上去,输了就丢脸”。
先喝茶,再做事。在安溪,介绍性的茶绝对不仅仅表示关注。我们学校的会计徐旭去县委书记办公室汇报当年一所华侨学校校舍的基建工作。秘书听了他的自我介绍后,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请他一起坐在沙发上。秘书开始泡茶,说:“先别忙,过来喝茶。”这杯茶彻底放下了老徐自进县衙大门以来一直悬着的忐忑不安的心,一杯初学的茶永远在老徐的心里。
安溪方言是唐宋时期的古音,所以说“来有茶”不是“来有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吃”茶。安溪龙门镇山梅归窑古窑址出土宋代梅花茶碗。碗是梅花形的,把茶倒到另一个茶杯里,顺着梅花花瓣碗的茶就可以嚼了。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来喝茶”不就是唐代著名的禅传——“去喝茶”吗?不管是来过的和尚,还是没来过的和尚,赵州来访的禅师都叫他们“喝茶”。3354禅师认为“当你意识到一件事的时候,你并没有意识到。”一颗平常心就是道,不忙不闲的时候最能理解自己。
在现代,我们难免浮躁和失落。这时候茶人就会跟我们说:“来喝茶吧。”那我们一起喝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