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盛市出市界山,散装采集,配以花椒、生姜、桂皮,煮食饮用。“这是唐代范绰《蛮书》中的记载,其中阴盛城就是现在的思茅。
大量资料表明,思茅茶区历史悠久。比如在景谷地区,发现了3540万年前的阔叶木兰化石。
再比如2700年镇远哀牢山钱家寨的野生茶树王。
过渡性的邦外茶树王等等都可以证明。
在思茅,每年都有人进入深山村落寻找古茶树和茶园。
在无量山和哀牢山,发现了大量1000多年的野生茶树。
20世纪80年代,云南茶叶专家张芳慈、丁等人也进行了实地考察,证明哀牢山和无量山原始森林中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
历史上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
普洱茶历史悠久。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种植了普洱茶。
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的唐朝官员范绰。《蛮书》卷七说:“茶出银界之山,采之散。
蒙曼把它和胡椒、姜、肉桂和烹饪一起饮用。\"
“茶”就是普洱茶。
“音声”是唐代南诏六节之一,“音声城”就是现在的景东县。
“银盛市界山”,即京东城东的哀牢山和京东城西的无量山,说明这些地区在唐代已经驯化、利用和开发茶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
这段文字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茶叶来自银盛城的山脉,也就是京东城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山脉,应该是京东城西部的无量山和东部的哀牢山。李石《继博物志》南宋产茶银山,但无字市界。山这个词应该是银山管辖的所有山区,而不仅仅是今天的思茅和西双版纳。很多作者把唐代范绰的茶山和南宋李石的茶山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二是当时茶叶生产粗放,都是散茶;
第三,沏茶工艺独特,茶叶精美。直到元代,随着当时中央政府在云南实行“改土为流”的政策,团茶的加工方式逐渐传到普洱茶区。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振太古茶山
简介:普洱茶,始于三国,盛于唐代,盛于清代,在当代享有盛名。
镇远县在茶的历史文化上与京东县一脉相承,与《蛮书》年记载的“银盛市”最为接近。
它位于横断山脉纵谷区的东南端,云岭残脉的无量山和哀牢山贯通全境。境内山峦并置,山高谷深,山谷相对高度差约2391.9米(最高点为县城以东九甲乡大雪果山主峰,海拔3165.9米),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
其地形可概括为:“四条河流(柘干河、恩勒河、孟桐河、景谷河)在两座山(哀牢山、无量山)下流过,北部高差大,南部高差小,谷中只有两条小坝(恩勒河、孟桐河),形似东池中的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