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当然,从吃吃喝喝到茶文化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一夜。唐代陆羽(注1)写《茶经》时,中国茶文化已经初具雏形,《茶经》可谓茶文化集大成者。从此,茶事基本上以此为指导,也以此为规范。到了宋代,茶文化发展到极致,既有“茶赛”,也有因茶得职的“茶官”。日本现在的“茶道”是南宋末年(公元1259年)南浦昭明禅师传入日本的(注2)。
那么,到了南宋末年,中国的茶文化是什么样的?因为时间久远,只能通过当时的一些文字记录和作品来相互印证。
文天祥(12361283)是南宋末代宰相,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诗都是他生活经历的写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个时代的世界,以及他周围这个国家的人性。他的诗是我们了解当时茶文化的一个特别好的窗口。
纵观《文山先生文集》的诗词,与“茶”有关的诗词屈指可数,有两三首,收录如下:
《景定壬戌司户弟生日有感赋诗》
仲夏和仲秋,兄弟们游览北京。
椒(注3)柏(注4)互贺,平鹏(注4)可叹。
孤独的云在哪里,明年却是谁的家。
想必是亲戚(注5)高兴了,nave自己点了茶。
《太白楼》
长江心第一春,南津来此投文渊。
男人砍下楼兰的头,祭拜玉贤饶茶。
《晚渡》
青山万壑,这里寸草不生。
云龙归沧海,风马过江。
滩作茶碗,竹织作华盖窗。
沙井是第一个月亮,季红(注6)有双重阴影。
第一首诗《景定壬戌(公元1262年)司户弟生日有感赋诗》,描写的是两兄弟在弟弟生日时,都在朝廷做官,都留在繁华的京城的感受。诗中既有“椒柏共庆”的喜悦,也有“平鹏悲叹”的惆怅。不仅仅是骨肉深情的喜悦,更是“期待父母幸福,纳夫自点茶”。小姐。想到妈妈家里的长辈,就算再高兴,也只能在客厅“点茶汤”庆祝。
这里的茶是庆典场合使用的仪式,可以理解为盛大的庆典。可见当时的茶文化确实流行,其次也说明不正常。这就像我们在中国新年期间做的一些事情,用的一些东西和吃的一些食物一样。平时这些东西做起来不容易,用起来不容易,吃起来不便宜。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以后的文章里会讲到。
第二首诗《太白楼》“茶是《茶经》年的茶。茶平和柔和,是和平的象征。茶文化适合安静舒适的人文环境。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天祥受到茶的启发,他驱逐满人、追求和平的决心也融入了他的茶诗。
太白楼在中国有名的有三处,分别是济宁太白楼、马鞍山太白楼、歙县太白楼。因为李白在济宁生活了20多年,每天都在太白楼喝酒写诗,唐玄宗对李白的招安赏赐也经常与之有关,所以济宁太白楼离李白最近。马鞍山太白楼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附近,面朝长江,背靠翠罗山。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王腾亭并称为“长江三层楼一亭”,是“中国四大历史建筑”之一,被誉为“岳峰第一楼”。这座太白楼原名神仙楼。据说诗人李白经常在此饮酒作诗,最终醉酒钓月,乘鲸而飞,成了神仙。歙县太白楼位于歙县城西练江边。太平桥西端,背后是连绵不断的山,依偎着新安碑园。传说原来是个卖酒的店。李白来了
文天祥的《太白楼》应该是指马鞍山的太白楼,因为只有它在长江边上,才能说长江第一泉。旅途中,文天祥经过太白楼,登楼观景,触景生情,以诗言志。太白楼面对浩瀚的长江,只有当你认为长江中心的水是泡茶的最佳水泉时,你才能想起茶经和陆羽,学会抒发胸臆,学会背李白的诗。茶文化的关键环节是选水,水的好坏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在对水的评价上,自古就有“长江心水是蒙山之巅的茶”的说法,可见长江心水在泉水评选中的地位有多高,其典故恰恰出自茶圣的陆羽。陆羽对茶的研究有多精彩,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民间传说和记载来了解。其中,张的《煎茶水记》记载了一个关于陆羽辨水的故事:大朝时,湖州巡抚久闻陆羽大名。一天,他邀请鲁豫和他一起喝茶。席间,李继清问鲁豫:“喝茶用什么水最好?鲁豫答道:“山泉水最好。问:“世界上最好的名泉在哪里?答:“长江上的南零水。为了验证鲁豫的话,李继清命令两名士兵乘船取南零水。两名士兵奉命取水,但在途中,由于船身晃动,水桶里的水溢出了一半。由于害怕被军官责备,士兵们灌满附近的河水后回来找工作。鲁豫用木勺看了看水,说:这是长江的水,不是南零的水。这水靠近海岸。士兵辩解:我亲自去南零打水,大家都亲眼目睹。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可以问别人。这怎么会错呢?鲁豫不知道要不要让战士们把水倒进盆里。刚倒了一半水,鲁豫突然停了下来,说是从这里开始的南零水。士兵们震惊了。没想到刘玉仅凭目测就发现了自己的手脚,以至于不得不服气。每个人都更加钦佩刘玉。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感叹茶圣果然名不虚传。
“长江心第一春,作为诗的第一句,既是恰逢其时的现实,也是出于某种原因的引用。可谓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南瑾自鸣得意。”文渊被迷住了。他希望来到太白楼上,触摸诗人和神仙的光辉,从而塑造未来知识渊博的文才的豪迈。文天祥很清楚,要想过太平日子,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应该承担起保卫国家,消灭一切不服从中原,残害生命的侵略者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第三句“人斩楼兰头”的意思,指的是西域,是对外国侵略者的统称。只有完成当前的艰巨任务,才有未来的新千年,才有时间“品评茶经”,才有机会“拜玉贤”。换句话说,诗中以“品评茶经,拜羽仙”作为和平生活的象征,可见茶文化在当时的地位是多么的高贵。
第三首诗《晚渡》,编于《文山先生文集》卷十四(下)《指南后录》卷之一。本卷作品是文天祥在狱中亲自整理的,都是诗词、文章等。被元军活捉入狱后在北上途中写的。《晚渡》明明是他押解北上时的作品,这样就显得“青山环抱千堆,是什么状态?”诗,因为他是被押解的,所以他走了什么路,去了哪里,他自己都不清楚,否则没有意义。“云景龙回海,风清马渡河。就是写风景,描写当时的周围环境。”《云景》和《枫情》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虽然他被拘留和监禁,但他仍然很乐观。也可以看出他的护卫对他的好,让他有了欣赏敬斌诗歌的心情。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与“茶”无关。其实你细细品味,会发现“茶隐于第三句”,即捉滩为茶碗,编竹为华盖窗。 \"茶就是茶。“茶碗就是茶碗和茶杯。所以,我说,这也是茶诗。”汲滩是指河南南阳邓州市汲滩镇,位于湍河、赵贺河、延陵河交汇处的东岸。它被称为“三江之源”,然后是“快滩”和“最后一滩”,但似乎这个名字至少用了700年。三河口一年四季都有很多船,船夫和农民经常在这里交换和买卖东西,逐渐成为一个有名的市场。另据文献记载,“邓州附近的邓州窑(注7)位于河南南阳邓州内乡大窑店,距邓州约50公里。邓州窑虽然不是官窑,但也是宋代名窑之一。当然,生产出来的陶瓷产品需要运输和销售。因此,吉坛的市场和交通条件自然成为其销售的有利条件。才能找到文天祥的诗《茶碗集谭》,文天祥知道自己到了。下面这句话讲的是他自己的情况,比较简单理解,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宋末有专门品茶的茶碗,有专门烧茶的名窑。可见茶文化确实有一定的规模。
综上所述,从文天祥为数不多的几首茶诗中可以看出,第一,南宋后期,茶文化盛行,宏大而不规范;其次,在当时,茶文化是崇高的,令人向往的,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和平美好生活的象征;第三,茶文化以群众为基础,为人民所喜爱,其器皿是专门生产和交易的。
这就是文天祥关于茶文化的诗的启示。
注意:
陆羽,733 -804,东港子桑竹翁井岭子人,又名茶山时宇,汉族,唐朝福州市井岭(今湖北天门市)人。他一生爱茶,善茶道,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日《类聚名物考》明确记载:“从茶道开始,崇福寺建于郑源之前,南浦昭明自宋传入。
焦汉崔爱《四民月令正月》“每一次椒酒都奉上他父母的原注:“椒柏酒,正日奉上。辣椒是‘玉衡’星精,让人老。白也是仙药。当你是弟弟,就要年轻——年轻人第一。
平蓬比喻四处流动,居无定所,意思是没有固定的目的地。唐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苔竹虽好,平蓬无处安身。
父母:父母;窗帘:窗帘,窗帘,窗帘。
季红《汉典》:也被称为“季红”。你是郑弘。王堂长陵诗《出郴山口至垒石湾》:“寒月波荡漾,云去悠悠。刘唐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渔翁咏称哀。温明志明诗《夜坐》:“清风吹天繁星茫茫,有时夜茫茫。
《陶录》全称为《景德镇陶录》,为清代景德镇练师兰璞的原作,共六卷,后由弟子郑廷贵增补为八卷,另有十卷,第一卷《图说》,最后一卷《陶录余论》,嘉庆二十年(1815)由易经堂印刷出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