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是茶树的原产地。在茶树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茶树逐渐扩散和进化,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茶树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一直在从核型、形态结构、特征化学成分、同工酶谱、DNA遗传差异等方面分析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起源和进化。结果表明,中国茶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与中国茶树的起源和起源中心密切相关。茶树的系统演化以心皮或子房的数量、花柱的划分、子房的绒毛、花冠的大小、树的类型、枝叶等为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茶组的系统演化路径可分为有毛室和无毛室两种方式,从子房5室到3室,从乔木到灌木,从多瓣大花到少瓣小花。浓茶,大理茶,大昌茶等。它代表了茶树早期分化的原始物种。原始茶亚属植物可分为两条进化路线:从五室子房无毛的大厂茶到三室子房无毛的方土茶;从蓬松五室子房的粗轴茶、大理茶,到普洱茶、白发茶、蓬松三室子房茶。
普洱茶、白猫茶和茶树的演化过程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喜马拉雅运动和第四纪冰川,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始茶树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板块运动使西南地区出现盆地、山谷、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而且山地和高原交替分布,各种地形条件差异很大。在低纬度和高海拔差异较大的条件下,平面和垂直气候分布差异较大。由于垂直气候的影响,同一地区的茶树在同一区域内相互隔绝,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中,原始茶树发生了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遗传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茶树生态类型。地处热带湿热多雨地区,逐渐形成具有湿润、强日照特点的大叶茶树和小树茶树。地处温带气候区,耐寒耐旱的中叶小叶灌木茶树逐渐形成。在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温湿度特征的小乔木和灌木茶树。这种变化,在人工杂交、引种驯化、选种育种的条件下,会进一步加剧茶树的变异和复杂,导致茶树资源各种形态的形成。
茶树的进化也随着茶树的传播方向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冬天向北迁徙到气温较低的地区,就变成小叶变化适中的茶树。当向南迁移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的地区时,阿萨姆邦和陕西的大叶茶树就进化了。当茶树沿着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向西南传播,即向低纬度、高湿度传播时,由于气候条件潮湿多雨,该地区相对原始的野生茶树基本得以保存。茶树沿云贵高原向东、东南扩散时,即受东南季风影响,这一带的茶树以乔木或乔木型为主,如广西凌云白猫茶、广东乐昌白猫茶、湖南江华苦茶等。当茶树沿着金沙江和云贵高原的长江水系东北坡扩散,即向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干燥度较高的方向进化时,该地区的茶树适应了寒冷干燥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