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茶经》,一代茶圣。一千多年过去了,人和书的魅力依然如波涛汹涌。
鲁豫因《茶经》而成圣,因在天门教育鸿渐而成名。湖北省天门市,一个原本不产茶的地方,受圣人陆羽的影响,浓郁的茶文化蓬勃发展,成为又一个独具魅力的茶乡。
年轻的和年老的,带着敬意。
“楚天浩浩,星汉茫茫;古竟陵,茶圣的故乡.茶经十章,巨梓黄卓;第一个茶道,泽布世邦.各种茶,世人皆拜……”10月31日,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开幕,陆羽故里茶经楼前的书声给秋天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几十名学生整齐地排好队,举着《茶圣祭文》,在陆羽的银白色雕像前恭恭敬敬地念着。
在天门人的心中,对茶圣的崇敬情结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茶圣节的活动中,穿着统一制服的学生是最常见的。他们听茶文化高峰论坛,在茶市品茶,或者参加茶展。鲁豫成为了一个从书本到生活都很熟悉的人。随便和一个学生聊天,聊到鲁豫,他也是有求必应。
茶圣和天门的爱情可以追溯到唐朝。据记载,陆羽,本名鸿渐,自幼被遗弃。他是个孤儿。后来被西湖外的竟陵(即今天的天门市)龙盖寺住持智吉禅师发现并收养。陆羽后来精于茶道,一生喜茶。他因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3354—《茶经》而闻名。他有杰出的文学天赋。在国外旅行时,他曾表达过对诗歌的热爱。著名的《六羡歌》就是表达对家乡的向往。“不羡金丝带,不羡白玉杯。不羡入省,不羡黄昏入台。千里西江,曾下竟陵城。”
这份沉甸甸的乡愁跨越了几千年,家乡的人们对茶圣充满了崇敬。开幕式上,祭奠茶圣的仪式隆重而隆重。现场彩旗大张旗鼓,众宾客奉上茶香。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印、俄、匈、德、意、坦、韩、新、马、泰、越、缅等“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的佳丽,捧着来自家乡的活水,在茶经楼前以三脚架相约,表达全世界茶人对茶圣陆羽最庄严的敬意。
“以前有很多关于茶的活动,但这是我们第一次举办茶圣文化节,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就像茶圣精神的延续一样。”天门CPPCC董事长李华说。
“鲁豫,它离我们不远”
“鲁豫”这个名字离当地生活并不遥远。鲁豫大道,鲁豫广场,鲁豫故里,鲁豫超市,鲁豫宾馆,无论是走在路上,住在酒店,还是喝着茶,总会在这座小城看到“鲁豫”的影子。
即使是平日休闲散步的地方,很多人也会选择鲁豫故里。2013年,改造后的鲁豫家园对外开放,2014年11月,茶经楼正式对外开放,于是大众随之而来。“茶经楼里主要陈列的是与陆羽有关的资料、文献和实物。大厅内,简约大气的《茶经楼赋》十分醒目。这是政府向公众公开收集的。当时公众参与热情很高,收到了近百件优秀作品。”说到楼里的《茶经楼赋》,作为常客,天门市文化局工作人员黄金菊甚至能背上几句。
虽然天门不产茶,但与茶相关的活动并不少见。“全国茶日”是当地每年的一大亮点。很热闹,大街小巷都是茶香。目前已有超过40万人参与其中。“新闻媒体开设茶文化知识专栏和专题节目,常年举办各类茶文化知识竞赛和茶艺表演,多次邀请茶叶专家学者为市民进行茶文化知识辅导和培训,并向社会发放《陆羽茶文化知识手册》。正因如此,当地创造了很多受欢迎的茶文化节目,如《陆羽颂》、《天门大开结茶缘》、《茶圣故里迎客来》等。特别受来天门的游客喜欢。”李华说,鲁豫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张响亮的名片,一个城市根深蒂固的文化符号。
来过节的天门人周先生,手里还不忘带上一个茶杯,茶杯里大红袍的香气轻轻飘来。“平日里很爱喝茶,所以对茶叶产地充满了向往。我旅游的时候,也会去福建、安徽的茶村看看。”他说,从小受茶文化的影响,他已经在无形中喜欢上了茶。
波兰鲁豫文化品牌
近年来,打造鲁豫文化品牌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茶圣艺术节推动了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中国茶文化之乡”牌匾和“湖北茶文化旅游示范区”牌匾的相继授予,似乎预示着天门茶业的美好未来。
天门市委书记柯军介绍,近年来,天门市围绕“擦亮鲁豫品牌、传承鲁豫精神、弘扬鲁豫茶文化”的工作思路,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在当地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外,还加快建设茶科技产业园、茶旅游体验园、茶文化旅游区和茶产品交易中心,大力培养茶产业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中国茶文化之城”。
“擦亮陆羽的名片,需要树立品牌意识,需要全国的茶人和茶企跟上时代潮流。”在茶圣节闭幕式上,中国茶文化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表示,天门建设“中国茶文化之城”机遇巨大,前景光明。希望茶圣故里天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让茶和茶文化回归陆羽故里。“这也是所有茶人的责任。我们要共同积极创新制茶理念和技术,努力提高茶叶品质,丰富茶产品种类,让茶成为更多人生活的必需品,让茶文化为人类健康和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