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更类似于道,却又与佛融为一体,因为茶的属性与佛教的旨趣是一致的。从口感上来说,茶的味道是苦的,这与佛教认为世界是苦海,涅槃是宁静的世界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才有了茶佛的瞎说。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十二因缘,四谛的第一个道理是苦谛。佛教视人生为无尽的苦难,有八种典型的苦难,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恨、爱、别、无所求、经历五苦。一杯苦涩的绿茶,在佛教徒眼里,似乎浓缩了人生所有的艰辛,品味绿茶就像咀嚼人生所有的艰辛。所以,对于佛教徒来说,喝茶有助于沉思人生,坚定信佛,追求解脱。
唐朝时,浙江吴兴(今湖州)有一个叫皎然的和尚,继承了隋晨明师的智慧,一味地用茶来供佛和茶禅。他在推动茶道世俗化的同时,将佛教的茶发扬到了极致。
焦然为人随和,心胸开阔,结交了广泛的朋友。他经常以诗和茶为友。当时的许多学者,如颜真卿、魏、黄富然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作为佛教高僧,皎然还大力倡导以茶代酒,使茶道从佛教仪式逐渐渗透到世俗社会的日常礼仪中,不仅赋予了茶文化新的内涵和生命,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凌锐事件”的出现,其实是山神庙里的僧人所擅长的茶道、茶师艺术:要把汤里的水脉运出去,不做任何奇妙的处理,让汤里的水脉变成物件。动物动物属鱼花草,纤巧如画,但转瞬即逝。当时,国寿寺的钱俶和尚也把这种茶百戏带到杭州演出,大家看后惊叹不已。唐代著名诗人苏轼观察后大为震惊:点茶的三昧和屋顶的乳花再也没有出现过。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是制茶还是品茶,茶文化研发的结果都在于把茶做得尽可能的真,把茶做得尽可能的好,把茶的美揭示出来,从而达到人性化人心,美化环境,净化世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