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常驻浙江,对喝茶略知一二。比如绿茶的冲泡方式有三种:上抛、中抛、下抛。先把茶倒进水里,再倒进水里,再倒进水里,再倒进水里,再倒进茶里,再倒进水里。至于如何选择投注方式,因茶、因水、因时、因人而宜。嫩茶细叶抛上来,老茶粗叶抛下来,精珠抛下来,天冷炉抛下来,夏热枕抛上来,春秋抛下来。我常常怀疑这种强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曾经专门问过住在杭州湖边的朱家骥先生。朱家骥先生说,毫无疑问,茶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茶,一个是水。水不是生水,茶不是干饮,茶的特性和释放是茶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水的特性和温度是茶品的诱因,投注方式其实是脉冲双要素,让最好的茶在最合适的水温和时间充分浸润释放。真的是行话。在朱老师心目中,茶首先是茶学,不同的冲泡方法决定了不同的茶味。很久以来,我一直满足于这样的感情。年初,我在大学礼堂拜访了太湖边上的南先生。他用绿茶招待我。我很兴奋,奖励他老人家泡茶的经验。没想到,他听完我的讲述后开怀大笑。他说,你的“三枪”是茶艺,不是茶文化。茶味不是冲泡出来的,是品尝出来的。茶文化是感觉,是品味,是体验。是茶人与茶沟通,茶人与茶人交流的情境,当然也是以茶为媒介形成的茶人之间的情感体验。茶香不是茶本身的单位物体的释放。只有通过与人的交流,物与人与我的相互释放,才是真正的茶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茶叶品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茶香。这个所谓,人在各种情况下,茶的味道都不一样。南不愧是大师,喝茶比别人好。我关注的三个镜头都是见物不见人。他说的茶的味道,是人们看到事物的各种感受。其实品茶也应该有“三枪”。与智者长辈共饮,禅味沁人心脾,茶的冉冉浸润已久,一拍即合;与好友密友饮酒,半日闲,十年尘封梦,皆被原谅,茶媒触底,当下属投票;与新友新知饮酒,啜饮淡茶,与琴茶弹琴,入佳境,属中投。仔细想想,就像南老说的,茶与水,人与茶,人与人,都是因缘。因茶水之调,有茶,因人茶之调,有茶味,因人之调,有人情。只有喝久了茶,看多了人,才能明白茶味的真谛。茶味浓,正是如此:因时、因人、因境、因境、因茶品类繁多,因茶适茶、茶与禅,生活处处都是滋味。
茶三头与茶百味的茶道文化
茶三投及茶百味茶道文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34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