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召开的雅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雅安初步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民主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优良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际区域性生态城市,成为成渝经济区生态城市的典范和典范。在开启国际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创造雅安发展新辉煌的重要时刻,备受雅安人民关注的雅安市两会圆满落幕。目前,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正结合发展实际,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人代会精神上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把会议精神落实到本县区的实践中去,向着国际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刊发我市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和亮点。
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日前,记者获悉,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到6268元,同比增长21%,居全省第十位。
在我市建设国际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战略思想中,明确要着力加强生态高地建设,加大特色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力度;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按照北茶竹、南果蔬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新型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
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致富,成为摇钱树。未来,我市的农业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
特色农业产业农民的摇钱树。
名山县、雨城区,处处茶香;在石棉县,金桔、枇杷紧紧压在枝头;芦山县的绿壳鸡蛋销往成都,走向全国;在宝兴,中药材在大山的薄雾中。
我家一亩6分卖了近两万元的黄果橙。石棉镇安井村村民王春峰告诉记者,高产是黄果干的一大特色,黄果干亩产可达4000至5000公斤。
雨城区合江镇老茶客万亩茶叶示范区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该示范区茶叶总产量3130吨,鲜叶收入8200万元,茶园套种经济林木收入2200万元,茶园带动休闲农业收入1100万元,龙头企业加工返利2500万元, 茶产业综合收入1.4亿元,示范区每亩收入1.02万元。
走在县(区),果农、茶农、药农很容易指出致富的摇钱树。
农民要致富,必须有产业的支撑。市农业局局长杨明江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00多元,主要得益于我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北方茶竹、南方果蔬的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目前,我市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60万亩,经济作物产值达35亿元;培育一个知名商标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160.54万亩,总产量111万吨,农民人均特色种植收入2917元。
我市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具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条件和基础。
在建设国际区域性生态城的战略思路中,明确了雅安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有机高端农业。但在基地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市场行情看好、带动收入大幅增长的大趋势下,有机农产品明显滞后。
农业产业基地有机面积比例太小。据杨明江介绍,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基地面积为160万亩,而有机农业获证面积仅为1万亩。
在我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发展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我们甚至不能卖我们的绿壳鸡蛋。现在我们正在扩大养殖规模,研究养殖技术。今后,游客可以在淅川买‘林下鸡’,吃青壳蛋,在鱼塘里钓鱼休闲。芦山县双石镇西川村村支书张正荣乐呵呵地说。
在庐山,林海牌林下养殖的绿壳鸡蛋、绿脚麻土肉鸡等产品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
林下养殖不仅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数据为证:截至2011年,鲁山县绿壳蛋鸡存栏量达5.5万余只,新增收入2000万元。林下养殖土鸡125万只,增收6250万元。
发展绿色农产品将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工作的重点。杨明江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制定《绿色有机农产品区域性发展规划》。通过加强对绿色有机农业的支持,扩大绿色有机农业的规模和面积,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更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努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农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