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在云端,一缕佩兰的芬芳。
第一次听到的名字,是浙江茶友沈关于《空谷幽兰》的推荐。“语言很简单明了,经常用白色来形容。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词汇,只有记录和思考。”我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一口气看完。虽然语法上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但正是真实的记录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这位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多次亲临文化故土,把每一次经历都化为朴实的文字的外国老人。
去年秋天,我偶然从他最好的朋友达查兄弟那里听到比尔波特先生将再次访问中国的消息。原来他们是因为茶成了多年的朋友。这一次,他们又一起游览了吴瑕,达查师兄授予我“跟随”的特权。茶,有时候那么奇妙,一下子就把文中那个可爱的老人带到了我的面前。
一件薄薄的紫色外套,头顶一顶毛绒深色帽子,头上斜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浅棕色包,比尔先生打扮成一个步行者,看不出是个年纪太大的老人。他灰白的胡子掩盖不了他友好的微笑。他看到我,笑着问:“你怎么来了?”
“因为你在这里。”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哈哈哈,那我们明天一起去吴瑕吧。”比尔先生随意开朗的性格让我们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他的中文有点蹩脚,但他阅读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让我感到惭愧。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佛经和古诗词的痴迷和热爱。年轻时,比尔先生在一家美国报纸的台湾省办事处担任新闻翻译。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翻译当天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佛经和古诗的阅读和翻译上。这段经历让他的文字颇具古风和哲理,也让他下定决心来到大陆,真正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
在寻访了钟南山山的隐士、历代禅宗祖师以及黄河沿岸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之后,比尔先生将中国古代诗人作为他的下一个参观对象。这次我们要去的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元代著名高僧十五清宫参禅喝茶的地方。石黑一雄的诗被翻译成英文并由比尔先生出版,这是他第三次跟随石黑一雄的足迹来到吴瑕。在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的年代,比尔先生用自己的亲身探索,留下了中国传统文化最珍贵的记录。
海峡茶道:看了你的几本书,发现你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您的书中,您有意或无意地谈到了中国茶,如铁观音和丁咚乌龙茶。你最喜欢哪种茶?
比尔波特:我最喜欢东方美女,我喜欢她们身上的香味。以前福建东北的福安、太姥山也有不错的红茶。在太姥山拜访一位隐士时,一位隐士给了我福鼎白茶(白针)。我也喜欢台湾省的袋泡茶,也很有香气。
海峡茶道:中国人往往把人生观、世界观放在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上,比如喝茶、吃饭、睡觉。就茶而言,你认为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中国茶以及中国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比尔波特: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分割、不碎片化。因此,相同的文化观点反映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茶。中国人对茶,对艺术,对音乐没有一种看法。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道”,它能在中国存在几千年而不丧失其本质精神。我认为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可能会从这种全面的方法中受益,但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海峡茶道:《黄河之旅》第二章你提到了青岛崂山茶。崂山茶蕴含着中国道家精神。如何看待中国茶与中国道教的关系?
比尔波特:在过去的5000年里,中国道教研究了各种植物对身体和永生的可能影响。中医就是从这种知识中发展起来的,而茶就是从这些植物中选出的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对于道教来说,茶并不是植物界最重要的植物。茶在佛教中的地位比道教更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也有助于僧侣冥想。
海峡茶道:唐代赵州禅师有句名言“吃茶”。你如何解释这句谚语?你认为中国人常说的“茶与禅”在中国茶与禅宗之间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比尔波特:赵州和尚“吃茶就走”的禅定,不过是《老道长与茶树仙女》“唯心主义无所不用其极”学说的一个例子。“吃茶而去”是解释“万法之理想”,但它把整个宇宙放在一个人的手里,而不仅仅是其他概念。至于“一味的茶禅”,它提醒我们,仅仅说“一切方法都是唯心的”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自己品尝和感受。禅不是思想,是茶。思想可以分裂,不真实。
海峡茶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您拜访了许多从台湾到中国大陆的隐士和高僧。你认为他们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什么角色?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什么?他们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能谈谈茶和隐士的关系吗?
比尔波特:在过去,隐士在中国文化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间有道则观,无道则隐”。皇帝经常邀请隐士出山辅佐国事。这样,隐士传统构成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不同,隐士代表着孤立的传统。但中国的隐士传统是佛道兼修,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这些思想来看,它代表了修行的终极阶段。每个人都不是这样的。但是,处于精神生涯某一阶段的隐士,究竟是佛是道,很难界定。隐士向他们的主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传统,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传统。就这样,传统隐士的日常生活方式遵循着这样一种方式:不愿意待在佛寺或靠人供养的道观茅舍里。这样,隐士很少吃饭,经常挨饿。为了帮助他们缓解饥饿和保持健康,他们更依赖茶。
海峡茶道: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后,日本人融合了自己的文化元素和佛教元素,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茶道”。但是,中国现在在这方面似乎有所欠缺。虽然中国人不轻易说“道”,但你认为中国茶的“道”是什么?
比尔波特:在中国,茶道意味着喝茶。很简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包容的,而不是分成不同的部分。一杯茶是每个人都能喝的东西,从最穷的到最富的,从小卒到圣贤智者。这是中国的茶道。
海峡茶道:这次你来到湖州,茶圣陆羽在这里写下《楞伽经》。你觉得鲁豫怎么样?
比尔波特:陆羽是中国最早的嗜茶者。他爱茶,一生都在做茶,并与他人分享他的茶知识。我从他身上受益匪浅,所以很荣幸有机会去湖州南部妙溪附近参观他的墓。
频道茶道:作为一个美国人,你能如此热爱中国文化,对佛经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比如你的书《茶经》,《心经解读》。你认为这些经典及其思想和精神对当代中国、美国和世界有哪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比尔波特:《六祖坛经解读》,《心经解读》是关于精神,关于保持头脑清洁和享受痛苦。这种精神在这些经典问世后从未改变过。这就是为什么它与今天密切相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任何地方。
海峡茶道:你在台湾省和中国大陆生活过。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省。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比尔波特:当国民党在1949年撤退到台湾省时,他们带去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台湾省生活的时候,有幸接触到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因为历史原因,传统文化一度在大陆被破坏,现在正在慢慢恢复。自1990年代以来,我有幸访问了中国大陆。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mainland China和台湾还是有差异的。对于台湾省来说,中国文化元素主要局限于精英文化,并不代表广泛的“大众文化”。
海峡茶道:中国有句古话叫“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你见证了中国过去30年的变化。就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言,你如何看待中国的现状?
比尔波特:我对中国的社会现状没有什么可评价的。毕竟我的兴趣有限。但我注意到,中国人的物质享受到了一定程度,这让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精神幸福。我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人会想要越来越多的幸福,而不仅仅是更多的钱。
海峡茶道:你的法名是“赤松居士”。赤松是道教神仙,而居士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弟子。你觉得你更接近道教还是佛教?
比尔波特:我从中国道教和佛教的教导中受益匪浅。我感觉道教和佛教在我的头脑和思想中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海峡茶道:你以后还打算去中国的哪些地方?拜访那些人?
比尔波特:我希望能尽快完成与中国伟大诗人相关的《路》,同时也祭奠朱、陆游、谢灵运、寒山五位诗人。
记者手记
对石黑清宫的访问刚刚开始,却因为比尔先生意外坠山而不幸中止。于是,我和达查哥、比尔先生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营救行动”。入院后,比尔先生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但表现出美国人一贯的幽默和乐观。我和他说:“很遗憾这次没有一起完成旅行,因为我没有完成你的工作,但这次意外一定会让你终生难忘。”其实对我来说,那天不仅仅是个意外。老人特有的西方人的随意率真和对东方文化的眷恋,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就像我第一次遇见他的那个晚上,他随身携带的威士忌,既爱茶又善酒,醇香四溢,像一泡霸气的肉桂。余香萦绕.
比尔先生回国后,我们通过邮件联系了他,用中文提问,用英文回答,完成了本该在旅途中完成的采访。本人英语水平有限,恐怕翻译后比尔先生的回答有问题,希望比尔先生有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