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农产品,而且是手工制作的。农产品往往在品种上有创新和发明。例如,当这个和那个杂交产生一个新品种时,它味道更好或产量更高。它不可能有一个全行业不变的标准。因此,茶叶的品质品鉴主要是感官品鉴,可分为干品鉴和湿品鉴。之前“叶形干看”的初始形态,汤色讲的是红茶的品质表征,属于湿看。今天来说说最后一个环节“叶底”,顺便也传达一下味道。
“叶形”、“汤色”、“叶底”是茶叶的基本质量标准,大体相同。比如“叶底”的要求就是要“清新传神”。这个“鲜”其实反映的是茶叶的新鲜程度,无论是厚叶、老叶还是嫩叶,比如夏茶、秋茶、春茶。还有一点就是反映茶叶的做工,有没有过度萎凋,也就是看有没有发酵不充分或者过度的现象。
一般来说,小茶杯里看不出为什么,放下热水,茶汤的物质会沉淀,茶汤颜色一变深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所以一定要用冷水泡,盛在大碗里,这样才能看清楚叶底的形状。如果你像我一样用吃剩的茶叶泡脚,你会看得更清楚。
因为4号是碎茶,是机器切下来的,我们看不到原来的茶形态。但我想说,4号的素质还是很好的,不属于那种毁了自己本来面目再去补自己的人。
对比其他四个,很容易看出3号的叶底还是卷曲的,最后没有完全浸湿。七水之后,叶底仍不能完全展现,说明这茶已经“作死”了。结合它的味道,纸条上写着“3号的味道,闻着冷,明显是焦味和烟熏味。这茶发酵过度,做工失败!
这里有一个“冷闻茶法”。一些顾客反映子木茶的香气不够高。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博客。这里,再提一下。
茶叶的香气可分为干味和湿味。干味是干茶的味道,湿味不是水冲下来的瞬间升起的味道,而是茶汤倒出后留下的叶底温热的味道。好的茶香一定是清纯的,香的,冷却后还能闻到。如果冲泡时香气感觉强烈,但很快消失或下降到微弱的感觉,说明是它的香气做出来的,而不是茶本身的香气。有很多方法可以让这种茶变香。喷点精华,在杯盖上注射点东西就可以了。不用说了。
好吧,让我们回到刚才说的,“看树叶的底部。看叶底的目的主要是看老嫩的茶叶。首先看颜色。叶底颜色鲜艳一致,说明发酵均匀。5号茶样,叶底颜色参差不齐,大范围的青色和黑色,半青半红,所以这个茶的味道肯定是淡的。因为红茶是全发酵茶,对叶底的要求是“红软透明”,叶色发青说明其生产发酵不完全,状态介于半发酵和发酵之间。这种茶不宜长期存放,含量较低,不会出现“寒浑”现象。但5号的茶叶是甜的,有很好的松木味,叶底整齐。它们都是一芽两片叶。因为叶子有点老,绳子松了,样子不太好。但我个人最喜欢5号,经常喝。
1号叶和2号叶的区别是:2号叶整齐,碎叶少;1号比2号碎叶多,我觉得两者口味其实差不多,而且大部分客人反映买的1号比2号好,我觉得可能是1号碎叶多一点。虽然不好看,但是味道会更浓。
但从专业上来说,2号的叶底比1号好,说明它的茶比1号好,这不仅与茶叶叶底的美观有关,还与它的茶叶发酵效果有关。因为只有当茶梗的大小和长短相对均匀时,茶的发酵程度才能相对均匀。但不会出现部分发酵过度,部分发酵不完全的情况。所以,制作好茶或坏茶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整齐均匀的茶饼”。
所以很明显,客观来说,这一轮“叶底味道的大红花”会给2号!虽然我自己也喜欢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