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农在茶山采茶。
罗山县的茶叶工人正在炒茶。
(标题由“西湖龙井信息平台”修改,原标题为《嫩芽一叶香满城》。)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5月30日:曾经,茶叶是山里人用盐换大米的东西,相当于鸡笼里的暖蛋。
“科学发展”的号角,震撼着大山里人们的梦想。原来我们是拿着金碗乞讨。开发茶山刻不容缓!信阳茶园面积从几万亩发展到120万亩,综合产值33亿元。很多茶叶专业合作社聚集了上百万茶农进入市场,茶农人均收入增加了几千元。
上世纪末几十元一斤的茶叶,现在往往是几十万元。茶村民不仅把家乡所有的沟坎都种上了茶,还建起了茶馆、茶楼、茶市、茶园来吸引游客。
从“茶叶节”到“国际茶文化节”,从过去几百万元的经贸合同到今年200多亿元的总投资,有信阳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但更多的是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3354摘自2010年5月8日《茶经济富了茶农靓了信阳》版
四月的蜜蜂蝴蝶翩翩起舞,蓓蕾树叶飘香满城。
春天的信阳,茶香长。在低矮的群山和蜿蜒的花园之间,碧波无边。一个叶精灵般的“芽”神奇地出现了。茶农醉了,茶客醉了,信阳城醉了.
历经千年,芬芳不减。
信阳饮茶盛于唐代,盛于宋代。苏轼说“淮南茶为信阳第一”。信阳茶在1919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近年来,“信阳毛尖茶”在全国绿茶评比中多次获奖。毛尖茶的嫩芽历经千年,到今天,茶香丝毫未减。
清明时节,杜鹃泣血,桃柳含笑。一夜之间,茶园里冒出了一层嫩嫩的新绿,像针一样直指蓝天。拿一瓢山泉烧开,看着碧绿的毛尖瞬间绽放,在水中翻滚,下沉,仿佛在进行一场曼妙的表演。茶色绿清,茶味醇鲜,茶香幽远…
“好山好水出好茶”。信阳,山水之间,美丽而不张扬。茶山变美了,新品牌响了,山村富了。茶节让茶农们站得笔直,笑得开心。
2010年5月8日,本报头条报道《茶经济富了茶农靓了信阳》写下了信阳茶叶经济的无限魅力:信阳山水,钟灵郁秀因茶;老区的人们茶香四溢。以后每年采茶季,本报都会报道采茶的消息。每年茶文化节前后,本报都会报道茶乡百姓迎接茶节的盛况。河南日报与信阳毛尖茶结缘!
远见和可持续发展
2010年,信阳红茶诞生,实现了信阳茶业由绿到红的转变,红与绿同齐飞。业内人士称,“信阳红”无论是规模产出还是品牌“崛起”速度,都是一个传奇。
在近期发布的《2014年中国茶区公共品牌建设白皮书》中,信阳毛尖茶以52.1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14年中国茶区十大公共品牌”第三名,荣获“最具活力品牌”称号。
信阳市茶办主任魏勇说,到去年底,全市茶园面积已达二百一十万亩,矿区一百一十万亩,茶叶产量达五点七万吨,总产值八十五亿元。
信阳茶业未来何去何从?此间专业人士分析,信阳茶叶企业应进行四个升级:品牌升级,深入挖掘信阳茶叶品牌内涵,整合提升茶叶品牌的策划、建设、传播和发展
各县、区及相关企业努力加强市场调研,坚持多茶发展,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丰富茶产品,延伸产业链。他们除了加强信阳毛尖茶、信阳红茶等高档茶的生产,还注重中低档茶的生产。统计显示,除信阳红外外,红茶、乌龙茶、花茶等其他茶类产量400万斤,产值5亿元。与上年相比,全市茶叶产量和产值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创历史新高。
茶道文化信阳
信阳人喜欢茶。在信阳人看来,没有信阳毛尖茶的鲜香,就没有当地人安静优雅的生活。
朋友远道而来,必先奉茶。这是信阳人普遍的家庭习俗。捧着一杯热茶,亲朋好友间的交谈亲密无间,气氛融洽。茶,在信阳人民友谊的织锦上,犹如一条条金色的梭子织锦,来回穿梭,承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友情。
丁茶闲烟还青,幽窗棋还凉。随着茶产业的繁荣,信阳茶馆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茶馆、茶楼不再局限于茶本身的经营,而是注重自身文化品位的经营和提升。
信阳的每一家茶馆都是天堂。信阳茶人刘文新说,“我想为喜欢茶文化的人创造一个场所,让他们感受到茶和茶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家新茶馆不仅在北京和上海开张,在香港也开张了。
自2009年起,信阳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称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城市、中国休闲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创业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一个又一个荣誉落在信阳身上。
如画如画,如梦如幻。茶乡信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