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珠玉知足,犹如阳羡溪第一丸土。宜兴,战国时称为荆溪,秦汉时为阳羡,晋时改为宜兴。“宜兴”这一名称在隋唐时期不断演变,到了宋代,为了避开宋太宗和赵光义的禁忌,改为“宜兴”。宜兴制陶业历史悠久。根据对宜兴古窑的考古发掘,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生产陶器,汉代生产的日用陶器更多。随着历史的发展,这里逐渐成为紫砂文化的中心,生产的紫砂壶和茶具闻名中外。
图:手绘牧童趣味造型5景德镇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来,是陶器茶具的一种。其坯体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多为紫砂,也有红砂、白沙。这种粘土含铁量高,可塑性好。利用紫砂泥和质地的差异,可以使茶具的颜色得到澄清和洗涤,从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如呈现深肝色的天青泥、呈现浅赭色的蜜泥、呈现朱砂色的石黄泥、呈现冻梨色的梨皮泥等。此外,不同质地的紫泥可以混合使用,使其呈现古铜色、淡墨色等颜色。优质的原料和自然的色泽,为烧制优秀的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陶器的烧成度为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声粗韵长。耐寒耐热,泡茶时没有熟汤的味道,能保持香味,传热慢,所以不容易烫手,用来炖茶也不会爆开。所以历史上有个说法,一个锅重不两,价格重十两黄金,可以让地球和黄金比拼价格。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色彩的限制,很难体会到茶的美和汤的颜色。
紫砂茶具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明代中期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为一体的紫砂艺术。梅诗《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北宋中路:有小石冷泉,留早味,新品紫泥满春花。欧阳修的诗中也充满了喜悦和赞叹,可见紫砂茶具在北宋才刚刚兴起。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杨娇山发掘了一处宋代龙窑遗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器。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至于是谁创造了紫砂茶具,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