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茶经,就要说到陆羽了。陆羽享有茶神和茶圣的美誉,就是基于这本书《茶经》。学术界至今仍无法破译这一文化史现象:在陆羽之前,中国各种典籍中都没有茶的记载,但陆羽第一次写小说《茶经》。最不可思议的是,这部小说《茶经》虽然是一部开山之作,水平之高,包容之广,但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没有一部后起之秀的作品可以与之媲美。
《茶经》写于唐代。公元770-780年左右,学术界早有定论《茶经》是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奠基之作。特别是日本茶道和中国功夫茶道,都是以《茶经》为理论基础和精神源泉的。据记载,1928年《大英百科全书》甚至收录了《茶经》的全文,可见其文化价值是举世公认的。
103010全文约7000字,分为三卷十节。其风格新颖,结构宏大。书名分别是“一的来源”。它讨论了茶叶的起源、名称和质量,还谈到了土壤环境和栽培方法。“两种工具”,在采茶工具上,列举了19种制作饼茶的工具的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创三”,论茶叶品种、制作方法、工艺和季节;“四器”是指煮茶、饮茶的28种器具,包括规格、材质、形状、制作方法和用途;“五煮”,论不同地方煮茶的方法和水质;《六饮》,论饮茶的习俗和方法;《七事》,论古代饮茶的故事、传说、故事和起源;“出八”,论唐代八大茶区所产茶叶的优劣等级;“九分”,关于哪些茶具、茶具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十图》建议将《茶经》的内容写在四六张素帛上,挂在座位旁,以供参考和复习。
时至今日,《茶经》一直被视为茶学研究的必读之作,对《茶经》的注释或评论一直是比较突出的一本。最近光是中国就有十几个版本。然而,市场几乎总是缺货。两年来,我在全国各地的书店收集了《茶经》单,足迹遍布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到目前为止,我只找到一本台湾省版《茶经》和一本上海版线装本,还有茶馆企业印制的小开本线装书,宣传资料多于出版物。我和出版社的熟人谈了几次这个市场现象,对方都没有喝茶的机会,所以没有回应。《茶经》单曲的出版,既能保证社会效益,又能保证经济效益,同时小利润厚,何乐而不为呢?
但茶馆对这本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点像寺庙里抄印经书的势头。据我所见,燕莎的茶馆有一张《茶经》抄自专辑。临摹的不是书法家,要价一万。
103010是唐朝的作品,文笔不难。但由于鲁豫并不局限于品酒,他从制作加工一路讲品酒。因此,他必须有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和加工的学术背景,才能胜任注释任务。目前最好的注释书《茶经》由当代茶学大师吴觉农主编。
《茶经》是中外茶界的一座丰碑,“山在上面,景在走”。虽然后来的茶书也叫《茶经述评》,但影响力远没有陆羽大。前几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茶经》,但不是个人专著。而是由国内茶学界挑选的专家、名人编撰而成。内容很扎实,是国内最全的茶书之一,好像比《茶经》好。这本书虽然是大本,价格一涨再涨,却一次次断货,成为书市的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