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家茶企联合抵制“小浑蛋”
今天,北京国际茶业开幕,第22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北京活动周也如期启动。信阳商城县茶农赵也将参加此次展会。昨日,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展厅两侧的一副对联也已拟好:开茶斗行家,黄金茶王不惧。
在“茶都”信阳,这是一项广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但赵一提到这种“斗茶”就不轻松。
赵说,他对制茶技术特别痴迷,一直在研究高端绿茶的炒制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但几年前,他的优秀毛尖茶被质疑为假信阳毛尖茶,理由是不“小而浑”。因此,赵决定以“斗茶”的形式让消费者和茶商认识到“真正的”信阳毛尖茶。
事实上,在去年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期间,赵曾经以同样的形式玩过“兜兜”茶,在今年的茶节期间,他又玩了一次。然而,令他失望的是,直到展会结束,也没有茶商或茶农出面与他“斗”茶。
赵赴京“打茶”前夕,将一份呼吁停止生产销售“小浑蛋”信阳毛尖的联名书交给河南商报记者。
在这份联名书里,有信阳市30多家茶企的联名签名,其中不乏信阳市浉河区知名茶企和信阳毛尖主产区信阳东南五县的知名茶企。
消除疑虑
什么是“小浑光”毛尖?
赵和一些茶企呼吁抵制“小浑轻”,指的是一些茶商对信阳毛尖的戏谑。
赵说,信阳毛尖茶像所有的绿茶一样,有芽有叶,尖直而圆,味道清香,汤色清澈。但后来,明代以前的茶风越来越盛,谷雨前一芽一叶演变成清明前的“只取芽和带白毛的芽”。冲泡出来的茶淡绿浑浊,汤味清淡。由于芽小、汤浑、味淡,这种茶被茶叶专家批评为“小浑弱”。
赵说,正是这句批评的话,传到了一些不懂茶的茶商耳朵里,却变成了一句“赞”字。
之后,一些茶农和茶商追求“小浑轻”的繁荣,于是茶农转而只做芽,导致信阳毛尖茶越做越小,做出来的茶汤由清变浑。
记者走访郑州国香茶城时,有茶商告诉记者,“小浑丹”就是正宗的信阳毛尖茶。很多茶商说,“汤越浑,毛尖越好”。至于唐魂的原因,他们说“唐魂是白毛的化身”。
在信阳毛尖茶主产区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一位茶农说,“‘小浑蛋’现在市面上流行!”他告诉记者,在茶叶交易中,茶商首先会看干茶。酒吧越小,卖得越好。酒吧再大,别人再好也卖不好。茶商和消费者认可“小而平淡”,茶农也会产生“小而平淡”。
视角
“小浑光”不能代表信阳毛尖茶标准。
“很多消费者只关注茶叶的外形,所以一些茶农和茶商专门做单芽,茶商用单芽误导消费者,形成恶性循环。”赵对说道。
他认为,茶农为了追求茶叶的细小,在制作过程中过度揉捻,使得茶叶脱落,茶叶破碎,从而造成茶汤浑浊。同时,茶农在加工过程中揉的多,抖的少,晒干前失水不够,会导致汤浑浊。
“这不仅是制茶技术的问题,也是信阳毛尖茶标准的问题。”河南省茶叶协会高级顾问李伟说,“春茶中,钱明茶白毛最多,茶农只采钱明茶的嫩芽,这就是‘小钝’的原因。”“这个年代
对于这个“国标”,赵认为这是错误的消费观念和畸形的市场导向的结果。这个“国标”的制定并没有征求广大茶农的意见。采访中,信阳当地的一些茶友认为,判断信阳毛尖茶好坏最有说服力的标准是口感:“尖刚长出来,品相确实不错,但口感还没出来,味道自然很淡。真正好吃的是一芽一叶或多叶,茶清,回味悠长。”
声音
信阳毛尖茶应该回归传统。
欧阳道坤,中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写过很多关于信阳毛尖茶的文章。
他认为,是消费者和茶商病态地追求信阳毛尖茶“以小为美”,最终导致信阳毛尖茶价值观被误导。让他痛心的是,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茶农和商家,生产信阳毛尖茶的龙头企业也存在。
“信阳毛尖茶的传统是一芽一叶,其他绿茶都不是单芽的。这种发展对信阳毛尖茶的品牌是致命的打击。”欧阳道坤说。
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批评信阳毛尖茶一味追求“芽”和“绿”,认为“小浑淡”不是信阳毛尖茶的正统。
“如果不能把信阳毛尖的价值感带回正轨,信阳毛尖品牌就毁了!”欧阳道坤警告道。
欧阳道坤此前担任信阳毛尖集团副总经理、信阳国际茶城运营公司总经理,他的话在信阳毛尖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说,信阳毛尖茶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要积极引导信阳毛尖茶回归“一芽一叶”的传统。
“信阳毛尖茶是一种饮品,口感是第一位的。过分注重外形只会走进死胡同。”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