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转折点,它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注意制作茶具,水,水温,环境,心情,甚至着装(正装)等等。每个人都可以喝茶,但你知道吗,不同的泡茶方式必须搭配不同的水温,才能做出最好的茶味?以下是笔者的小知识: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待汤最难,未熟则沫,过熟则茶沉。上辈子叫蟹眼,也用过熟的汤。等汤很难,因为不能放在瓶子里煮。明朝的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具体:水一入水,就要急煮。有松声时,揭盖告诉新闻,老嫩了。过了蟹眼,水微微湍急,那是为了那个时候。就是因为过期了,但是来不及了,汤就老香了,再也用不上了。
以上,泡茶烧水。用大火煮,不要用文火。以刚烧开起泡为宜。用这种水做的茶汤味道很好。如果水开得太久,就是古人所说的老水。此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蒸发,茶的清新爽口感大大逊色。白开水,古称嫩水,不适合泡茶。由于水温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不容易泡出来,使得香味低而淡,茶叶漂浮在水面上,饮用不方便。
水温的掌握主要看喝什么茶。高档绿茶,尤其是各种芽叶嫩的名茶(绿茶),不能用100的开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冲泡为宜。茶叶越嫩越绿,冲泡水温越低,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一定要绿而明亮,清新爽口,茶叶的维生素C被破坏的也少。但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口感苦涩(茶叶中的咖啡因容易浸出),维生素C被大量破坏。照例水温高,茶叶煮。
喝乌龙茶、普洱茶、沱茶,每次都需要大量的茶叶,而且茶叶很老,必须用100的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需要在冲泡前用开水加热茶具,冲泡后将开水倒在壶外。少数民族喝砖茶时,要求水温更高。他们应该把砖茶打碎,放在壶里煮。
喝各种花茶、红茶、中低档绿茶,要用100的开水。如果水温低,渗透性差,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浸出少,茶味淡。
那么,如何判断水的温度呢?可以参考古代三沸论。鲁豫《茶经 . 五之煮》说:沸腾如鱼眼,微可闻,是沸点;缘似涌泉朱利安,为二沸;波涛汹涌,这是三个沸点。罗大靖《鹤林玉露》南宋李南金的朋友,提出了用听觉识别水温的方法,在一首诗中概括为:一条虫造好了就唧唧喳喳叫(沸腾时听起来像楼梯下的虫,远处听起来像蝉),突然一千辆车一捆一捆地过来(沸腾时听起来像满满一车,吱吱哑哑);听风听水(三沸如滔滔松,溪水嘈杂),喊苍青瓷杯(此时快提瓶倒水入瓯)。现代的开水器配有自动控制器,不需要依靠水的沸腾声来识别等待的汤。
当水煮得太多或太少时,古人常用老(或长寿汤)、嫩(或婴儿煮)等词来形容。这种讲究,看似繁琐,其实有其道理。如果不能用没煮过或刚煮过的嫩汤泡茶就不好了;过度沸腾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除溶解在其中的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
用开水冲泡茶叶,不仅能使茶叶的香气散发得更快,还能使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得更多(如咸味咖啡、茶多酚等物质),使茶汤味道更加醇厚爽口。所以合理科学的冲泡方法应该是用开水冲泡第一次茶汤,冲泡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此时的茶汤质量(指口感价值和营养价值)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