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唐山-武夷山养心游学暨武夷岩茶(大红袍)斗茶大赛新闻发布会。
11日上午,作为今年河北省茶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唐山-武夷山养心游学活动暨首届金谷月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茶艺大赛在唐山谷月茶道馆举行,拉开了唐山与武夷山在旅游、生态农业、茶产业等方面交流合作的帷幕。
唐山作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河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对于780万人口的唐山市民来说,以养心、旅游、学习为主题的休闲茶文化体验活动需求很大。出席会议的武夷山市旅游局副局长林飞告诉记者,武夷山作为中国四大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之一,风景独特,文化底蕴悠久,尤其是源于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茶文化,为武夷山增添了无穷魅力。随着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的不断完善,有着几千年儒释道文化底蕴,被誉为千古山水茶的武夷山越来越成为养心游学的首选。在唐山武夷山开辟心灵游学之旅,将促进两地旅游互动,特别是方便唐山市民到武夷山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会议透露,首届‘金谷月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茶艺大赛将于今年9月在风景秀丽的中国武夷茶博园举行,这将是武夷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的首次武夷岩茶大赛。本次活动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指导,武夷山公证处全程公证。届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代表性传承人叶、苏炳锡、刘峰、游玉琼、吴宗彦、黄圣良、陈晓文等12位国宝级人物将悉数登场,并悉数担任茶艺大赛评委。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一些与会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叶告诉记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制作技艺非常讲究,其中的全手工控制,如看天变绿、看绿变绿、双炒双烘、走后回阳等,是天时、地利、人和相结合的产物;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认为,武夷岩茶(大红袍)凭借其优质的生态和独特的制作技艺,成为健康、时尚、高贵的饮品。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表示,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大赛,将评选出代表武夷岩茶最高制作技艺的茶叶产品,是对武夷岩茶手工制作技艺的有力提升,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茶文化发展的角度,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秘书长舒曼表示,河北不仅是茶叶消费大省,也是中国茶文化历史资源大省。唐山作为河北省最早开展茶文化活动的地区之一和第十届河北金秋茶会的举办地,对河北茶文化的推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河北茶业和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茶文化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夷学院院长杨、唐山副董事长姚继志、唐山原副董事长池、唐山市供销社副主任张、唐山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孟祥云、迁安市董事长彭、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郭健、陈泽才、 福建省南平市贸促会副会长、武夷山茶叶局局长,武夷山市旅游局副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代表性传承人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路遥,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吃茶去》杂志》主编,胡志学、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唐山市茶文化学会会长、武夷山文雪文化传媒总经理、《中外烟酒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邵长全等嘉宾出席了会议。
本次活动由河北唐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办公室、福建省武夷山市旅游局、武夷山市茶叶局、福建电视台经济频道《茶视界》和武夷山市茶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武夷茶研究中心、河北省茶文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规划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武夷学院、《吃茶去》杂志社共同承办。
国家级非遗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大赛消息昨日发布
国家级非遗武夷岩茶(大红袍斗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40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