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叶百科 《寻找中国》碧潭漂流:掌中盖碗 啜饮新绿花茶 半个城客

《寻找中国》碧潭漂流:掌中盖碗 啜饮新绿花茶 半个城客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标题:「寻味中华」碧潭飘雪:掌中盖碗啜新绿 花茶氤氲半城客

中新社成都10月6日电题:碧潭飘雪:盖一碗于掌中,啜一口新绿花茶,半个城市。作为茶的故乡,中新社记者何玉清是茶的故乡。中国南方的贾母是否起源于神农氏,很难考证,但如果说茶馆是最好的,四川是第一,成都还是繁华的。在这个“一城半茶客”的城市里,要找到一条没有茶馆的街道并不容易,而有茶馆的地方,总会有一碗清汤、醇香、爽口的花茶。图为8月9日,在成都新津徐工茶文化研究所,徐金华为客人准备碧潭盖茶。中新社记者张郎四川以品茶闻名。秦伐蜀,方知饮茶。元明以后,四川人嗜饮茉莉花茶。几个世纪以来,成都平原下雨天泡花茶,就像四川人家里常有咸菜一样;传化茶,一种独特的“碧潭飘雪”,起源于寻常百姓家。图为8月9日,徐锦华在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工茶文化研究院接受采访。中新社记者张郎摄碧潭飘雪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制茶大师徐锦华在吸收了明代文敏水焙的闽老字号茶和才子徐渭的“元朗法”后,与妻女在家中研制而成的。其中“碧”是茶汤的颜色,“檀”是茶碗,“雪”是茉莉花瓣。“飘”就是花飘在茶面上,香味飘向四面八方。图为8月9日,徐金华(左)和大女儿徐垚(右)在成都新津徐工茶文化研究所采摘新鲜茉莉花。中新社记者张张摄还未走进成都新津的徐工茶文化研究院,第一次看到“千尺一池,雪暖一杯香”的金对联。室内“茶可通神”的牌匾下,徐金华正在为寻香的茶友们冲泡一池新雪。在有盖的碗里取少许茶叶,用85左右的热水浸泡,然后盖上盖子。片刻之后,茶叶安静而芳香。再次浸泡在开水中。碗里的汤黄绿色,清澈,叶子像蝉钩,片片无数。汤面上的茉莉花瓣飘着,散着,很自然,像雪花一样。闻完色,再尝一尝,只觉得清凉甘甜,齿颊留香。图为8月9日,在成都新津的徐工茶文化研究所,徐金华在碧潭湖啜饮雪水。中新社记者张郎在群山和云雾中拍摄了钱明绿茶的照片。它有一种天然的香味。被茉莉花熏香后,又增添了一层新的花香。俗话说“好茶闻花香,清香醇厚。”徐金华说,要用夏天正在萌芽的茉莉花芽来做碧潭飘雪。高温下产生的茉莉花芽不在水中,呈白色,比初夏的茉莉花香。茉莉花是晚上开的,一定要选在花开之前,让绿茶在新鲜的同时“抢香”。在徐锦华的大女儿徐垚的记忆中,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下雨天的傍晚,全家人围坐在长长的茶几旁,闻着花香,挑选茉莉花。一斤花脱去绿茎杂瓣,只有6个放入茶中。衣服都挑好了,都被汗水打湿了,但是一家人很享受聚在一起。图为8月9日,在成都新津的徐工茶文化研究所,徐金华正在采摘制作碧潭飘雪的茉莉花。中新社徐垚记者张章摄记者了解到,挑选出来的茉莉花和茶胚,一层一层地铺在坛上,第二天早上烘炒,待茶叶酥烂、花软微脆时,及时放入锅中冷却,再将花茶封入罐中。等一个月剩下的时间,就是碧潭湖雪中饮茶的最佳时间。随着徐金华披露碧潭飘雪的制茶技术,喝碧潭飘雪已经家家户户,飘雪的香味也有了
要住半天的茶客,背靠着竹椅,手中捧着一碗碗香茶,伴着这座城市的千年浪漫、闲适、烟火。就像四川的童谣里说的“盖一碗要五六杯,铜锅冲三花。龙门阵的朋友,天黑忘了回家”。(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561023.html

作者: 李武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