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贞丰县充分挖掘坡柳娘娘茶的历史文化。在全力保护古茶树的同时,依托贵州大学茶学院的协助,将古茶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使古娘娘茶焕然一新。在龙场镇刘村,前村党支部书记陈正带领村民对发现的古茶树进行编号和登记。80多岁的村民陈廷江很高兴。他正抱着一棵古茶树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我们小的时候,这些茶树有这么大,放牧牛群,割草。听我老一辈说,这些树已经不为人知很多年了,现在我已经80多岁了。”镇县龙场镇刘村村民陈廷江说。丰县十分重视坡柳娘娘茶的开发,鼓励群众到深山里寻找古茶树,在茶树相对集中的地方修建工业道路,完善基础设施,让这些隐藏在深山里的茶树得到保护和利用。邀请贵州大学茶学院专家对群众进行管护技术培训,让茶树长得更好。目前,坡流村已发现古茶树3000余株,列入保护的约700株。“村支部‘两委’鼓励群众主动在山里发现古茶树,列入保护名单。直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有1000多棵。因为茶树生长在龙山上,绿色无污染,冲泡出来的茶汤回味甘香。”镇安县龙场镇坡刘村元村党支部书记陈说。“我们这里有很多茶树。以前没人管他们。现在政府组织农民来管理。很多茶树都找了出来,我们家有10多棵。”镇安县龙场镇刘村村民王彦峰说。刘娘娘茶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成品茶因形似刷头而得名“写茶”、“一号笔茶”。据《贞丰县志》记载:坡柳盛产茶叶,名扬县内外;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兴义府志》也记载了坡柳娘娘茶的情况:“茶,府辖北乡,山麓,即毛尖茶也。全县都产苦茶。”清代贞丰属兴义府管辖,北乡、屯脚现为北盘江镇董潘村、龙场镇坡上刘村一带。传统的婆婆娘茶是在清明节后采摘的,通常一芽四叶,长约3至4英寸。杀青的方法和绿茶差不多。杀青后放在竹板上,直接用手揉搓,塑造成笔尖形状,用丝线捆绑,用无烟炭火烘烤或直接晒干。刘娘娘的干茶色泽深绿,油润,内部香气浓郁,汤色红亮,兼具红茶和绿茶的品质和风格。相传200多年前,坡柳娘娘茶是贡茶,100芽16芽,重约1斤,用红丝包裹。直到20世纪60年代,柳村地区还保留着手工制作笔形“粑粑茶”的传统。2013年,坡柳娘娘茶被贵州生态茶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2018年被列为贞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被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老的坡柳娘娘茶,展现了贞丰茶文化的魅力。“村里组织村民在山里寻找、保护古茶树,在山里重新发现,增加茶绿量,不断扩大保障量。同时,请贵校的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包括如何修枝剪叶,使茶叶的产量增加更多。”贵州坡柳贡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浩说。寻找、挖掘、保护古茶树,只是坡柳娘娘茶发展的第一步。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制作工艺,让更多人品尝
“现在我们95%的产品都是手工制作,继承了老一辈的传统制茶工艺。现在,大圭大学茶学院的专家们已经给了我们很长时间的技术指导。他们在继承古法技艺的基础上,突出了科技创新,保证了娘娘茶持续稳定的品质。”贵州坡柳贡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浩说。“坡柳娘娘茶是布依族特有的茶文化,当地饮茶、制茶的工艺非常传统。它用的原料是当地的古茶,所以做出来之后,汤色和香气都很好。产业发展,产品是基础。有了好的原料,还要有好的加工工艺。在贵州大学茶学院和贞丰县合作的帮助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我们最终优化和升级了坡柳娘娘茶的制作工艺,一步步朝着标准化和产业化迈进。我们也不断挖掘坡柳娘娘茶的文化历史,把品牌做得更好,帮助坡柳娘娘茶的地理标志产品越做越好。”贵州茶学院专家王艳霞说。(记者许报道)
贞丰:古茶香 坡柳娘娘茶今有新气象
近年来,贞丰县充分挖掘坡柳娘娘茶的历史文化。在全力保护古茶树的同时,依托贵州大学茶学院的协助,将古茶文化传承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56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