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例会现场,摩洛哥拉巴特对我国提交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项目进行了评审。新华社摄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例会上通过审查摩洛哥拉巴特的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迄今为止,我国共有43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名录,居世界首位。获悉“中国传统泡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应用成功的消息后,澎湃新闻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张海兰。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历史研究和传承创新。茶文化在我国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从本次申报涉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可以看出。 “本次申报世界遗产,联动了6个省份、4个茶叶大产区,由全国15个省份的44项与茶有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成,是有史以来分项最多的一次。”张海兰说,与藏医沐浴法、侗族大歌、王遣船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具有全球影响力。风靡全球的饮品,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属性,制茶与茶文化无疑可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长河,在世界各地发展出不同的分支和文化。“迄今为止,世界上有60多个产茶国,但追溯起源,茶的名称,他们喝的茶、喝茶的方法、引进的茶苗、茶具的种植技术、制作工艺和茶艺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中国。”张海兰说,“茶道也是传播中华文化之路。” 澎湃新闻分项最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以前关注过中国传统泡茶技艺的应用吗?事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原来制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与中国人民息息相关,源远流长。张海兰:我一直在关注这个申报世界遗产的事情。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次申报世界遗产还联动安徽、湖北、江苏、浙江、云南、福建6省,重点关注秦岭以东、淮河以南的江南、江北、西南、华南四大茶叶。青藏高原。迄今为止,我国共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名录,居世界首位。事实上,这些项目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次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收录了前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相关茶技习俗项目,由15个省44项涉茶项目组成全国各地。它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成,是目前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涉及的子项最多的项目。因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评审不同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物项目,一般来说,是国家申报的,将某一类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组合成一个大的主题。澎湃新闻: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既包括“制茶技艺”,也包括“相关习俗”。
你能描述一下两者之间的联系吗?张海兰:此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体量最大”,共涉及44项国家级文物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以及景山茶宴、茶茶场、茶茶等相关习俗。潮州工夫茶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种茶、采茶、泡茶、饮茶的习惯。制茶人因地制宜,采用杀青、酿黄、发酵、萎凋、青青、发酵、窨香等核心工艺,开发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乌龙茶、红茶、花茶等2000多种茶品供人们饮用和分享。这就是泡茶的艺术。有关饮茶习俗,是指各地在长期饮茶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习俗。比如广西瑶族的茶油习俗,就是生活在南岭廊道山区瑶族的饮食习惯。根据南岭山区潮湿、瘴气重的气候,瑶族产的油茶又称油茶。冲茶、滤茶等工序。油茶一般采用自种茶叶。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瑶族婚丧嫁娶、婴儿满月、老人寿辰等民俗生活礼仪中,形成了一定的茶道、茶俗和茶规。姚家有客人,女人们就在火塘边泡油茶唱山歌。这是喝茶的习俗。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一处茶园,与张月华合作的茶农正在采摘鲜叶(2022年3月30日摄,无人机摄)。新华社资料图茶起源于中国,传遍世界澎湃新闻:与藏医药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影响要大得多。茶几乎在全世界都是一种重要的饮料。这些世界各地的泡茶饮茶习俗,难道都起源于中国吗?茶文化的“朋友圈”有多大?张海兰: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文明饮品之一。为世界人民所喜爱,饮茶风潮遍及全球。迄今为止,世界上有60多个产茶国,但追根溯源,茶的名称、所饮的茶、饮茶的方法、引进的茶苗、种植技术、茶具的制作工艺和茶艺等,都直接或间接源自中国。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人工栽培制茶的国家。茶道,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之路。中国的茶叶,从宋代开始,茶叶开始外销,到了明代,茶叶和瓷器是最主要的两种出口产品。明代最重要的海港在泉州地区。福建人把“茶”字读成“dei”,这个读法也传到了欧洲,法语是“the”,英语是“tea”。北方的读音是“茶”,所以从西北陆路过来的地方把茶叫做“茶”。在波斯语和突厥语国家说“茶”,没人听得懂,说“柴”,人家听得懂;俄罗斯也读“柴”。这种现象与茶叶的传播途径有关系的。以茶在欧洲的传播为例,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尽管他本人并没有见过茶叶。拉木学在1559年出版的一部书中写道,根据一个波斯人的说法,中国出产一种被称为茶的植物,用水烹煮,可治多种疾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出现饮茶之风的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人通过翻译其他欧洲人的著作而开始认识茶叶。作为一种神奇的饮料,茶在18世纪成为英中贸易的核心商品,长期处于贸易中的支配地位,为贸易商赚来了高额利润,到1867年,中国对英国的茶叶出口增至131万担,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90%以上。正是在中国的影响下,红茶在18世纪得到了大发展,英国人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红茶为主,下午茶为特色的饮茶习惯。直至今日,红茶已然成为英国的“国饮”,而这一切主要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积极发展红茶贸易来实现的。此后,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再比如日本的茶道,日本原先既无茶树,也无饮茶的习惯。唐代,日本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大批日本使节、僧侣扬帆渡海,前来中国学习文化,并把中国文化带回到日本。在这样的背景下,饮茶的方法和茶树的种子也就传到了日本。《茶经》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810年—824年,年号弘仁)就非常喜好饮茶,他不仅下令种植茶树,而且还像唐朝士人那样品茶作诗,抒发雅兴,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诗句。当时日本人饮茶的方式,也与陆羽在《茶经》中所介绍的一样,即先将茶叶加工成茶饼进行保存,喝茶时将茶饼碾成粉末,放入沸水中烹煮,而且往往要加入盐等调味品,所以诗中有“捣香茗”之句。在嵯峨天皇的大力推动下,日本贵族中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后人称其为“弘仁茶风”。但弘仁茶风仅在上流社会中盛行,而没有扎根到社会底层,所以嵯峨天皇去世后,饮茶之风就在日本急剧衰退了。点茶300多年后,一个名叫荣西的日本僧人来到宋朝统治下的中国。此时的中国,不仅饮茶之风已经广泛普及,而且饮茶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不再将茶叶放在水中直接烹煮,而是采用“点茶”的方法,即先把茶叶末放于茶碗中,然后注入沸水,再用茶匙搅拌。此外,社会上还流行品评茶叶质量及烹茶技艺的娱乐活动,称为“斗茶”。在这样的背景下,荣西于1168年、1187年两次渡海入华,到过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天台山等地。荣西离开中国时,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在好几个地方。此后,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快节奏时代,中国茶品味“慢生活”澎湃新闻:所谓茶与咖啡之争在国内一直存在,“茶”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吗?张海岚:这个所谓的争论,应该是在商业扩展上来说吧。茶的普及要比咖啡早,然而茶经济远没有咖啡经济那么发达。茶与咖啡,看起来很普通的两样饮品,但是却与经济、文化、政治等息息相关。今天的茶与咖啡都属于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来看,茶文化、茶经济和咖啡文化、咖啡经济相比则略有逊色。这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二战以后,咖啡作为一个产业,迅速崛起,而且咖啡豆的生产和咖啡店的兴起迅速将咖啡卷为一种全球化的贸易,所以无论是生产的标准化还是产品的标准化,咖啡都走在了茶的前端,而且速溶咖啡的出现更加适应了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节奏,茶代表的悠闲的、自适的东方文化逐渐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失去话语权。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越来越多的贴近年轻人的茶饮品牌出现,比如前几年火爆一时的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快消品奶茶,这两年又以体验空间为主的纯茶品牌tea\'stone为代表的茶饮店,都可以看到茶在现代都市中的商业突围和尝试。同时,作为一个茶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我们也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所谓的现代性进行着反思,上海也有越来越多的有自己品味和个性化装修的中式茶馆,这些茶馆无论是从整体装修格调还是茶品的配置上,都传递着一种中式的、东方的慢生活的情调。我想,随着后疫情时候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也许,这正是一杯中国茶可以重新进入大众生活领域的一个好时机。围炉煮茶澎湃新闻:我知道您一直做茶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工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之后,对传承茶文化有什么帮助?未来我们要如何传承、保护这项非遗?张海岚: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在茶文化的带动和促进下,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在提供可持续生计、增进性别平等,以及促进乡村振兴、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2020年12月,我们就成立保护工作组,制定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将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研学基地,编写普及读本,开展相关巡展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加强确认和管理、提升建档水平、开展学术研究、完善保护协作机制、维护实践场所、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等措施,实施协同保护行动。文化和旅游部和相关地方政府将积极支持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组织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做好该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实践。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成功申报世界遗产:茶道也是文化传承之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56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