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叶百科 书名:贵州好茶的技艺

书名:贵州好茶的技艺

4月下旬,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一场春雨过后,茶树群山环抱,眼前是青山绿水。遥望远处的茶山,茶农散落…

标题:贵州好茶里的技艺

4月下旬,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一场春雨过后,茶树群山环抱,眼前是青山绿水。遥望远处的茶山,茶农散落在一排排茶树之间,头戴遮阳帽,腰系竹吊带,素手轻挑,一片片鲜嫩的芽尖放入吊索。这些采摘的新鲜茶叶将被送往2023年“中国梦劳动美”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黔东南州“雷公山雷山银球茶杯”手工制茶技能大赛现场。来自黔东南州各县的80余名制茶能手将在手工扁绿茶、手工卷边绿茶、手工红茶三个单项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毕节竹场镇大坡茶场的茶农在分拣绿茶。韩先普摄(贵州图片库)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泡茶高手们的指尖不停地在翻、抖、磨、压等手势之间切换。在与人的共同淬炼下,茶香四溢。评审团将根据茶叶的形状、色泽、均匀度、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进行评判,最终评选出3个单项比赛一等奖4名,单项比赛二等奖4名。二等奖。一等奖6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15项。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在贵州,来自全省的制茶专家因地制宜,采用杀青、复框、提神、发酵等核心工艺,研制出绿茶、红茶、白茶等茶类,代代相传形成了不同的习俗。日常生活、仪式和节日。清池镇村民用传统工艺炒古茶。罗大福摄(贵州图片库)作为我国四大产茶区——西南茶区主阵地之一的贵州,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开展制茶技能比赛。近年来,组织技术骨干、产茶专家进行的制茶培训,不仅实现了各地茶企之间制茶技巧的探讨和交流,也促进了众多茶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增加茶叶企业增效,茶农增收。 “举办斗茶比赛,是促进制茶技艺学习、提高茶叶品质的有效举措,不仅可以增加茶叶消费量,还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贵州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贵州省茶叶学会秘书长、高级茶叶鉴定师刘晓霞说。制作古茶的传统工艺。罗大福摄(贵州图片库)对于担任过多次泡茶、斗茶比赛评委的刘晓霞来说,评判一杯好茶的标准首先要有优质的原料,要干净、安全、物质丰富;在适当的加工工艺下,具有优良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泡茶最重要的是精准,最重要的是用心。一杯好茶的诞生,离不开精湛的工艺。每道工序稍有偏差和差异,茶就会如实呈现。” 2022年11月29日,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例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风俗习惯》通过审查,并顺利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来自贵州的“都匀毛尖制茶技艺”名列其中,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遗产”的茶叶代表项目。都匀八股茶场航拍。肖伟摄(贵州图片库发) 其实,早在2014年,“都匀毛尖制茶技艺”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益于都匀市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少、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千年贡茶、百年黄金的都匀毛尖勋章,已成为中国的百年品牌。据清乾隆年间《重修西岳寺碑序》记载,清代都匀有官办茶园;清代《茶馆壁记》中专门记述了都匀茶农的独特制茶方式。 “都匀毛尖茶独特的生产工艺、特殊的产茶环境、精湛的炒茶工艺,使其茶形紧、细、卷、银毛、翠绿,保留了长、滑、香清香。清新爽口独特的茶香。
”中国制茶大师、都匀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欧阳国祥说。统一的毛尖以“青”为主,其制作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整形、提拉、烘干五个工序。所有操作在锅内一次完成。最大的特点是在中国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最好的。这是定位以及业内对都匀毛尖的评价。蓝草的质量、湿度、加工时间、程序和盆温各不相同。在欧阳国祥看来,都匀毛尖的制作工艺是黔南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印江举办手工泡茶比赛。左玉华摄(贵州图片库刊发)“此次毛尖制作技艺能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激发了茶人的文化自信。让我们通过技艺的不断提升,手上的茶更值钱。”茶自然出,技艺传承匠心。春风拂过欧阳国祥的肩头,他环顾四周,满眼的茶树。每一口呼吸,都染上了清新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视觉/实习生黄明辉编辑张云凯郭穗秋二审赵祥康三审黄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568067.html

作者: 刘安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