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叶百科 书名:湖北茶香荆楚春潮

书名:湖北茶香荆楚春潮

文/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董淑健 陈勇 刘俊华

标题:湖北茶香飘 荆楚涌春潮

统筹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文/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莹、董书剑、陈勇、刘俊华、通讯员杨邹、胡艳君、易容波、龚红艳、黄芳芳王登富是世界上最美的四月天,湖北茶香悠然。今年一季度,仅湖北茶叶出口就达3.7亿元,同比增长42.4%。湖北茶叶出口约占全国茶叶出口的10%,居全国第三位。截至2022年6月,在全国601个茶叶地理标志品牌中,湖北省数量最多,达81个。春茶上市之际,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多位记者走进茶农,茶企们,与农户、各大市场对话,感受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汹涌大潮,畅谈科技助产、数字赋能、文化市场繁荣与奋进背后的故事。诸葛努力喝茶。襄阳高香玉牌相传,司马徽曾开玩笑说:“欲求诸葛,必先以茶待之。”想必诸葛亮在襄阳草堂的时候,茶是生活的必需品。好在襄阳不缺好茶。权威研究表明,襄阳高香茶含有68种致香物质,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高香因子和茶多酚。是全国茶类中成分最多的茶。保康县是向阳茶的主产区。该县地处北纬28至31的秦巴山区,具有种植优质茶叶的天然优势。春夜,004乡道沿线,一座座茶叶加工厂灯火通明,茶农和茶厂正在为今年的春茶丰收做最后的冲刺。保康采茶工在茶园里采茶周正摄徐盛耀,保康县葛兰坪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 4月28日,20多个散户送来了100多斤鲜叶,他的茶叶加工厂当晚就将这些茶叶全部加工成生茶。赵忠辉说,他和茶叶打交道有10到20年,前几年靠天吃饭,收入和产量成正比。但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受天气影响,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由于质量和价格的原因,收入不减反增。她说,以前茶叶质量差,等外地茶商来收茶,但今年外地茶商来了,收不到茶叶。在宝茶集团的加工车间,新鲜的茶叶被倒入原料传送带。大约4个小时后,一袋袋包装完好的绿茶陆续从生产线上滚下来。洗茶、揉捻、揉青、烘干等14道泡茶工序全部实现全自动。据保康县安明有机茶合作社负责人安世明介绍,加入宝茶集团后,主营产品由普通绿茶转变为特级芽茶,销售渠道也从本地拓展至广州。北京等省份。 500元涨到1000多元,同期销售额比往年翻了一番。宝茶集团董事长肖德雄表示,宝茶集团目前整合了40家本土茶叶企业,在采摘标准、加工工艺、机械设备、质量标准、包装、市场等六个方面实现了统一。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今年保康茶鲜叶均价上涨20元/斤,干茶均价上涨80元/斤。实现了“龙头企业拓市场,协会立标准,加工厂企业参与,茶农从中受益”的目标。据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襄阳有茶叶加工厂325家,培育了韩家六氏、玉皇涧、景山锦、宝康绿茶等企业品牌。几年前,该市注册了“向阳高香茶”公用品牌。 2019年,襄阳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入围中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300强。到2022年,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80亿元。今年襄阳的高香茶销售火爆。截至5月5日,襄阳今年累计销售春茶3372吨,销售额1.6亿元。中国第一将军县“首昌茶”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在鄂豫交界雄伟的大别山脉红安县一侧,有一座海拔840多米的高山——老君山。君曾在此炼丹,得名。 5月2日上午,老君山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水墨画。老君山森林覆盖率达98%。茶树生长在高山密林中,阳光透过树缝洒落,赋予老君山茶独特的滋味。
老君美茶场位于三省交界的老君山上。通讯员吴世华供图红安县老君美茶场园长。据他介绍,在1960年代和70年代,老君山上只出产少量茶叶。红安是全国第一将军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军级以上职务的有200多人。这些首领中,有不少都在老君山生活、征战。一口老君山的好茶,总能勾起他们的乡愁。酋长们感恩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积极向圈内村民推广茶叶,老君山“首昌茶”之名也渐渐名声大噪。仅仅靠人脉,茶叶的销量自然是有限的,直到一款老君美茶名扬国际。 1996年,华中农业大学倪德江教授前来考察,品尝了这里的茶叶,随后将老君美茶叶样品送往国际名茶大赛。 2000年,老君美荣获第二届国际名茶大赛金奖。也为茶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走名优茶之路。 “泡茶的过程大同小异,但茶叶的好坏取决于更精细的工艺。”老君美茶场园长吴士华说,通过高科技手段控制茶叶品质,可以提高鲜叶的洁净度。为了让茶叶品质和新鲜度更好,“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确保老君美茶场的每一批茶叶都是优质的。”为了让茶叶品质更加稳定,老君美的制茶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满负荷运转,一夜可加工5吨多鲜叶,生产1吨多绿茶。 “自动化生产的核心是标准”,老君美茶生产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吴世华评价道。为提高技术水平,茶场不断购置新的加工设备,改进茶叶加工生产线,聘请知名茶叶专家指导,精细化管理越来越严。红安县林业局局长黄从发表示,五年内,红安县有机茶园将发展到10万亩,以老君梅等国有林为依托的高山有机茶园养殖场达到5万亩。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年产值20亿元。带动10万山区群众致富。茶树“吃”牛骨粉,国内抹茶3/4来自大午。大悟县三里乡作为全国茶叶“一村一品”示范乡、鄂北第一茶叶基地,无处不在茶叶。镇上白源村的茶园里,茶树层层叠叠,绿意盎然。茶农、采茶工从中穿行,茶坊里弥漫着茶香,空气中弥漫着茶香。在百元村,有一棵将近150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银杏树下是五道茶的制茶作坊。几台炒茶机在轰鸣,茶叶飘香。泡一杯现泡的绿茶,闻茶香,品茶汤。新茶以山泉水冲泡,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孝感茶场一角记者供图“金谷禄号茶每斤卖600-800元,高的卖1500元。”金谷路毫公司制茶工厂负责人汤远友说。“我们生产的抹茶既能喝,也能吃!”大悟县河口镇金墩村半兵卫抹茶公司负责人施信煌说。根据茶叶营养需要,茶园用上鱼粉、牛骨粉、虾壳粉、菜籽饼等十余种有机肥,绿色防控病虫害,机械化采摘,标准化生产,建设生态安全优质高效标准化抹茶园1800亩,网络辐射农民合作社1500亩示范基地。该公司引进日本设备,提升抹茶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的抹茶成为肯德基、麦当劳、茶颜悦色等知名品牌的货源地,年产抹茶200吨以上,大悟抹茶产品已占国内碾茶、抹茶市场75%的份额,年产值达6000万元。近些年,大悟县用心扶持、精准培育、精细呵护本土茶叶品牌,涌现出悟道尖、柏园黄龙寺、黄站寿眉等国家级金奖茶品牌;形成了半兵卫、柏园黄龙寺茶等19家联农带农富农的“茶航母”。有山必有茶,无山亦种茶。目前,大悟县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形成西部澴河流域等四大茶产业带和大悟山、玄坛等50个重点茶产业村,“大悟茶”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十佳文化旅游名茶”“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等称号。炎帝神农故里茶,漂洋过海叫响“中国产”“炎帝神农故里”随州,也是中国茶的故乡。车云山是信阳毛尖的发源地,车云山茶曾享誉全国。然而,相比这些,近年来茶业圈内津津乐道的“大洪山现象”更能代表随州茶产业特色:虽然随州不是产茶区,但其茶叶出口规模却在全省名列前茅,曾5年蝉联全省第一。4月底,位于随县的湖北中兴食品全自动生产车间,发往毛里塔尼亚、马里等国的定制茶叶下线。4个10斤装的小箱子被打成一捆,整齐码放在仓库,即将漂洋过海到非洲。随县草店镇车云山茶园 徐斌摄中兴食品副总经理崔建军介绍,中东及非洲部分地区,气候炎热,人们常年以肉食为主,茶叶对他们来说,是去腻消食、解渴消暑的生活必需品。“当地人都是这样一捆一捆地买,一捆大概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用量。”与国人日常喝的红茶、绿茶等纯料茶不同,中兴出口的是拼配茶,区别在于原料的选用,有效组合不同品种、产地、季节甚至年份的茶。拼配靠的是制茶师的技术和感官判断。制茶师需要把握不同茶叶的特性,将形质不一的产品择其所长组合到一起。为此,中兴食品以百万年薪聘请浙江专家,并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通过对全国各产区不同原料茶进行个性化拼配,开发出适合非洲、中东消费者口感的“大洪山”牌系列茶产品。崔建军说:“用料最多的一款拼配茶,选用了近20个茶叶产区的原料。”游客在随州车云山茶场游玩 徐斌摄崔建军介绍,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近年来公司投资4亿多元,建设现代化制茶工艺体系,采茶、炒茶、拣选、杀菌、包装等10多道工序,全部由机器自动化生产。目前,该公司研发的多款拼配茶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大洪山”为核心的系列商标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大洪山”茶品牌在一些国家甚至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品宜红百年传奇,新式茶饮受青睐5月9日晚,来自全国22个产茶省市的茶商茶客做客宜红之夜品鉴会,品茗论道,共商茶事。当晚,宜红茶以其橘红汤、果蜜香、味醇爽的亮眼表现,让现场嘉宾客商印象深刻。五峰青岗岭茶园 通讯员供图“19世纪,武汉汉口曾被称之为‘东方茶港’,而宜红茶就占有重要份额。”从事宜红茶种植生产加工40余载的五峰高级农艺师邬运辉介绍说。1888年,汉口口岸茶叶出口量达86万担,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量的40%,其中以红茶为主,而宜红茶更是作为出口茶叶中的上品红茶远销他国。不少茶商表示,近年来,国内、国际茶叶消费市场悄然变化。一方面,茶叶消费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趋势,一方面,出口转内销,国内红茶消费市场逐渐兴起,消费需求逐渐加大。红茶不仅是消费量大宗茶类,更具有“多样化”的魅力——无论是用作各类新式茶饮的茶底,还是搭配水果、干花甚至生姜,都可收获新老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坚信宜红茶一定会走向全国、行销世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提名县长覃业成表示,该县在 “复兴红茶”战略中,坚定不移走茶商文旅康融合发展之路,茶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22 年,全县拥有茶园22.1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75万吨,茶叶产值突破11亿元,带动茶农鲜叶收入超过5亿元。“五峰宜红茶”成功入选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湖北茶叶要“出圈”,互联网营销是重点“消费者多了,单价却低了。原来只卖绿茶、红茶,现在多了花茶、果茶;消费意愿下降,同行更卷……”湖北省栎乐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昌文细数着这些年的变化。许昌文是襄阳南漳人,很早便开始和茶叶打交道。最开始从事传统线下代加工业务,2020年疫情之下,他果断选择新赛道,将目光瞄向互联网。2020年3月,他组建了一支8人的电商团队,在网上一口气开了12家店铺。初时一天仅接几十单,现在一天可卖出1吨多茶叶,全网店铺也达90家。在他看来,无论是襄阳茶叶还是湖北茶叶,品牌做强做大,需要茶企抱团拧成一股绳:“在一些地方,所有企业都推一个品牌,而我们有些地方,企业各推各的可不行”。他说,品牌做不强,销售上不去,产量跟着市场走,自然也无法达到规模。就拿他的网店来说,他常常需要跑到外地去收购毛茶运回襄阳再加工包装。湖北省茶叶产业链专家团队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吴志远则认为,茶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的地域文化的支撑,本土茶产品很难在全国打响知名度,而当前形势来看,各大茶企甚至省内一些知名企业,都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原因在于,“互联网改变了原来市场资源分配的模式,而一些企业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营销模式。湖北早期的茶叶加工企业,都是原来的乡镇企业,还不具备驾驭互联网市场的能力。”(来源:极目新闻)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570287.html

作者: 刘安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